“向南要是修復了這隻曜變天目盞,即便不成專家,那他在古陶瓷修復界裡,也會名聲鵲起。”
江易鴻坐在那裡,端著茶杯潤了潤有些乾燥的喉嚨,臉上笑容燦爛,
“畢竟,他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修復過曜變天目盞的修復師啊!”
他在這邊喜滋滋地想著,其他專家們針對這隻曜變天目盞如何修復的問題,也是討論得愈發熱烈。
“剛剛毛專家說,只對這隻曜變天目盞的碎片進行拼對粘接修復,我對這個提議有一點不同的看法。”
京城故宮博物院古陶瓷修復專家謝家松沉吟了片刻,字斟句酌地說道,
“實際上,只要對這隻曜變天目盞進行了修復,不管是對現有的碎片進行粘接,還是整體復原性修復,到最後都要進行仿釉處理,否則的話,就只能進行考古修復,那樣的話,根本就展現不出曜變天目盞的絢麗多彩。”
考古修復,實際上指的就是,把古陶瓷破碎的部分拼接粘牢,將缺少的部分用石膏補上,打磨修型,恢復原樣即可。
而謝家松所指的考古修復,比傳統意義上的考古修復還要嚴苛一些,只是將古陶瓷碎片拼接粘牢,殘缺部位都不用石膏來補全。
而且,在碎片粘接部位,會留下一道道清晰可見的粘接痕跡,如同將曜變天目盞切割成了一塊一塊,十分影響文物鑑賞。
謝家松這麼一說,眾人都沉默了下來。
事實上,現如今大多數博物館裡展出的古陶瓷文物,如果之前是有殘損的,一般都是採取考古修復,修復痕跡十分明顯。
但曜變天目盞和其它的古陶瓷文物又不一樣,它最獨特的地方,便是釉色上的圓形斑點和斑點周圍隨著光線角度的變化而閃現出的七彩光暈。
如果用考古修復的手法來修復曜變天目盞,根本就體現不出曜變天目盞的驚世之美,更體現不出宋代古陶瓷精湛的燒造技藝。
“可,讓誰來修復呢?”
一直坐在那裡沒怎麼說話的粵省文物局副局長朱峰,這時候略帶遲疑地開口了,
“之前聽各位專家的意思,好像沒有修復師有修復曜變天目盞的經驗。”
說到這裡,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將目光投向了江易鴻,笑道,
“江教授是國內古陶瓷修復第一人,修復曜變天目盞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老江肯定是有這個修復水平的。”
粵省博物館古陶瓷修復專家毛志飛朝江易鴻笑了笑,繼續說道,“可惜啊,他比我年紀還要大,就怕身體吃不消。”
“不行了,不行了!”
江易鴻見提到了自己,抬起手來擺了擺,嘆了口氣,
“一年前開始,我這眼睛就看不清了,那個時候起,我就不修覆文物了。不過,提提意見還是可以的。”
“那還有誰有這個能力呢?”
“南海一號”博物館館長何天也是皺了皺眉,這些老專家肯定不是最好的人選,不說他們能不能修復,光是他們這一大把年紀,他都不敢讓他們去操勞,他手指頭無意識地在桌面上敲打著,沉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