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有了,就說是朕讓這逆子去打的西夏不就成了嗎?
那逆子再怎麼說也是朕的兒子啊,對天下宣告,說是朕派他去的,是朕下的軍令,給他兵馬,讓他進攻西夏,一切事情不就都迎刃而解了嗎?
道君皇帝越想越是不錯,不由得立時眉開眼笑起來,心說如此這般一來,那兩大功勳不是全都入他手?
滅亡西夏,開疆拓土!
打下燕雲,收復故土!
全都是他的功績了,除了那些開國的帝王,千古之下,又有誰能超過他呢?
道君皇帝想到這裡,不由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
心說朕真乃天下第一聰明之人啊!
眾臣不知他何故發笑,便偷眼去瞧,只看道君皇帝摸過小橘紅的水晶壺,給自己註上一盅,仰脖喝盡後,開口道:“傳朕旨意,昭告天下,就說秦王乃是受朕之命前去攻打西夏,如今攻城掠地,殺敵無數,馬上就將兵至興慶府,立功不小,朕自當嘉獎……”
眾臣在下面聞言一愣,隨即便知道他是如何打算,不由臉皮抽搐,幾息後齊聲恭賀道:“陛下英明,陛下神武,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道君皇帝笑著點頭,想了想繼續道:“朕決定加封秦王為大柱國!”
何慄開口道:“官家,軍功十二轉,最高上柱國,秦王之前已經是上柱國了,我朝並無大柱國的勳職。”
道君皇帝道:“以往沒有,今日就有了,秦王受朕之命,在外打仗,已經攻入敵國,此乃大功,自當設大柱國的勳職,封與秦王。”
“這個……”何慄只得住口,反正勳銜這東西都是虛的,可以直接編造,只要皇帝一句話,想列為幾品就是幾品。
“官家所言極是!”
道君皇帝思索又道:“再加封秦王為天策上將軍!”
“啊?!”
此話一出,下方眾臣皆是大驚,怎麼官家還封出一個這官職出來,雖然知道秦王已位極人臣,封無可封,但封這個天策上將好像還是不太妥吧!
天策上將是天策府官制,職位在王公之上,是武官官府之首,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天策府又稱天策上將府,最初唐高祖李淵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職位在親王、三公之上,可以自家開府置官,比食邑藩王權利還大,總責國內對外戰事,可以說哪怕就算是太子,實際掌握的權利也不比天策上將高。
自天策府問世,有天策上將軍這個官職出現後,總共也只七人做過。
第一個自然就是李世民,終唐一朝,也只有他這一個天策上將,因為他後來稱帝,做過的官職不再封授。
五代十國時,則有四人做過這個官職,全是南楚馬氏一族。
而到了大宋,則也有兩個人做過天策上將軍。
其中一個是趙元佐,太宗皇帝長子,真宗皇帝趙恆的同母兄長,歷封衛王,楚王,後來因故貶為庶民,仁宗時復又封官。
另外一個則是趙元儼,太宗皇帝的第八子,封周王、定王,賜贊拜不名,詔書不名,劍履上朝。
眾臣此刻一聽道君皇帝要封此官職,面面相覷,有心出言反對,但看道君皇帝心意已定模樣,便皆閉了嘴,反正秦王都已經反出朝堂了,其實封什麼倒都是無所謂。
道君皇帝此刻又何嘗不這麼想,那逆子肯定有了一班人馬,自家封官任職,還不如直接給他個天策將軍,許自置官屬,他這個皇帝面子上還會好看一些。
片刻之後,兩道聖旨擬好,道君皇帝令下,便直接頒發出去。
第一道聖旨之上曰,進攻西夏全是他的命令,他的決斷,是他的獨到眼光。
第二道聖旨則直接加封趙檉為大柱國,天策上將軍,允其自置官屬,內設官職。
隨後,宣旨州府,昭告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