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觀滄海,東京事 (第1/3頁)

推薦閱讀: 小兵活下去

秋風蕭瑟,大雁南飛,北方的戰事終於結束。

趙檉並沒有立刻趕回東京,而是坐鎮會寧,隨後一道道旨意頒佈下去。

在原女真屬地設立三路十五州四十八縣,納入秦國版圖。

設立東北都護府,總轄白山黑水事,不走中書門下,不走樞密院,直接向他負責。

遷移百姓,把中原乃至南方一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和因連年征戰,流離失所的平民,自願來東北開荒定居的,都護送過來。

予以銀錢,分配土地,給律法上的支援,讓他們能夠這塊地方農耕為生,勤奮無憂,安居樂業。

最後他又派呂將十萬鐵騎,並下軍令,讓他往西去平滅韃靼。

其實韃靼這個名字早有,並非後世明朝之時才出現,此刻又稱呼為蒙兀。

呂將領命,臨走之前趙檉又特意交待,對韃靼的首領,自稱蒙兀可汗的孛兒只斤·合不勒一族勢必剿滅,尤其是他兒子中的把兒壇巴阿禿這脈,不能放過一人,若有遺漏,軍法從事!

接著趙檉才率大軍緩緩南下,到了北海灣暫歇,此刻黃覺帶兵駐紮這裡,監視對面的高麗。

海面之上,戰船橫霸,刀槍粼光相映,一望不到盡頭,高麗不敢有絲毫動靜。

隨後,繼續南行,往了燕京,在此居住三日,再朝東去了當年魏武帝觀滄海的地方。

趙檉立於海邊碣石山上,望著遙遠處的大海,流露出一絲欷歔神色,秦始皇、漢武帝、曹操、李世民等七個帝王,都曾在這碣石山上做詩詠志,感嘆天地。

他並沒有作什麼新詩,而是緩緩吟出那首著名的曹操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誦完此詩之後,趙檉又悄立許久,這才轉身下山,率領大軍繼續南歸。

回到東京天氣已經入冬,趙檉依舊沒有登基的打算,而是開始整頓朝堂與地方軍務。

隨後又叫柳隨雲編纂了許多新法,推行下去。

這時雖然改國號為秦,但是因為他未登極,所以年號沒變,依舊沿用靖康。

此刻的大秦國疆域已經十分遼闊,可以說有史以來,哪怕漢唐,也沒有這麼大的國土面積。

東抵大海之濱,北至苦寒之地,西及中亞細亞,唯有南方尚困頓在大理與諸蠻夷部前,不及歷史幾朝,可這也是一等一的疆土了,追溯上古至今,無有出其右者。

朝上民間,勸趙檉登基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東京城內,太學生們結隊到宣德樓前請願,請趙檉登臨大寶,君視天下。

太學生都激動,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大世,逢到了聖明的君主,不但拒外夷,殺強敵,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更是開疆拓土,由來最大,護民治世,歷屬首頂。

這已經不是中興之君了,而是開創皇朝之君,不但是開國之君,而是聖君,聖君出世,天下大慶,八方昇平,大世輝映。

而這聖君還是儒道大家,又何止大家,簡直就是大師之名不足道,文宗之譽何足誇。

麟出雖死,但吾道不絕啊!

太學生們,天下文人們,似乎能看到那璀璨發光,蒸蒸日上的帝國未來,聖君文武雙全,神州當興,當名傳天下海外,有國度處皆傳揚記載。

東京市井的百姓更為熱情,他們認為沒有比秦王做皇帝更合適的,他們可是看著秦王長大的,從幾歲到如今,老東京們提起來全都津津樂道。

這個說陛下當年吃過我的梨,那個說陛下曾經買過我的棗,還有說陛下曾給俺出過頭,提起趙檉來都是熟絡無比。

尤其丁家素茶店的掌櫃丁老趕,派人把趙檉專用的木桌與折背椅圍起來,不許任何人碰觸,對茶客們講述此桌此椅的來歷,那可是陛下從八九歲時就開始坐,一直坐到如今呢!

聽得茶客們目瞪口呆,生意立馬翻了一倍。

百姓們也請願趙檉登基,和太學生都去宣德門的宣德樓前,這是皇城正門,歷來嚴肅,可這種事情禁軍們也不好攆,只好一趟又一趟往內裡報信。

最新小說: 君臨三千世界 成為男團製作人我爆紅 他超乖的[重生] 男朋友是無限遊戲npc 當男主黑化以後[快穿] 大漢科技帝國 快穿之金手指試用員 穿成七零年代漂亮親媽 [網王]我和手冢國光的cp叫螢光 茗門世家 在年代文裡當廠長 我靠藏書館系統搞基建 新神探聯盟之白玉堂同人 穿成年代文後媽對照組後躺贏了 七零對照組獨生女 醒來後穿到流放路上 醫妻三嫁 我在國子監當廚娘 大唐最強太子:開局怒懟李世民 主角獵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