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助看著眾人,微微點頭,開口道:“初學武藝之人,爭鬥起來往往多招才能分出勝負,武藝越高,分勝負的時間就越短,但我與周侗想要相互印證,所以那一戰打到了千招開外。”
殿上眾人不由稱是,大抵都明白這個道理,武藝低時傷害就低,往往是越打越來勁,武藝高時卻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反而極短時間就能決出勝敗,兩人既然要印證武藝,那以宗師的身份,打了千招倒也正常。
李助道:“千招之外,想分勝負,手段盡出之後才發現竟是個平分秋色的結局,這一戰,打平了!”
眾人聞言皆不意外,周侗成名極早,名氣要遠遠大於李助,其名聲已經不僅存於江湖綠林,甚至廟堂之上,市井之中,周遭番國,都多聞周侗之名,以周侗的名氣來看,大抵並不會敗。
李助這時笑了笑,又道:“但是細算下來,卻是我輸了。”
眾人一愣,都不解李助此話何意。
李助道:“那年比武,我三十有八,周侗卻已經是六十有八,拳怕少壯,周侗以近七十歲的年齡,與我這壯年打個平手,我不是輸了又是甚麼?”
眾人細思果然如此,學武之人,年歲越大經驗越豐富不假,但不可避免的是氣血不足,氣力衰敗,速度和力量都不及壯年時候。
周侗以近七十歲高齡,和李助相互印證武藝達到了千招,千招之外又決勝負,再戰了個平手。
這種平手,其實已是李助輸了。
眾人看李助磊落,不由阿諛起來,直道是丞相謙虛,未必就是如此。
李助止住眾人話語,搖頭嘆道:“輸就是輸了,不必多說,但若是如今對上,便又是另外結果,周侗應該難抵我掌中長劍。”
趙檉聞言眼睛一眯,李助的意思是眼下對上那時的周侗,就會取勝?
王慶這時在上面笑道:“丞相光明磊落,孤王佩服!”
李助急忙禮道:“讓王上見笑了。”
王慶道:“十年前丞相劍術已是世間難有匹敵,今日勿論劍術,怕不是對上任何種兵器都能一劍降之。”
李助道:“王上誇讚,實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李助怎敢稱大。”
王慶看向眾人:“丞相已將周侗的槍法敘說一遍,想來那趙檉小兒亦是個用槍的,眾愛卿可以私下裡揣摩一番,破了那小兒的槍法就是!”
趙檉聞言嘴角抽了抽,眼前這些人雖然不乏武藝精湛之輩,但是隻憑李助簡單述說,就想研究出破那七種槍法的本領,怕不是痴人說夢,頂多能有些防範就不錯了。
這時王慶又道:“十位上將軍武藝高強,如今趙宋大軍壓境,可先領兵。”
十人出班,一起道:“願為王上分憂。”
王慶看了看這十人,說心裡話,除了李飛和那叫上官翩的女子,其他八人他並不放心。
李飛的舉止做派萬萬不會是奸細混入,那女子也不可能,別說宋國沒有女子領兵,就算是有也不可能派出來做奸細。
剩下八人雖然來歷也清楚,但總沒這兩個看著順眼,想到這裡王慶道:“廬州城兵多將少,如今內城駐紮三萬人馬,外城五萬,如此多兵總有些混亂,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