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經文,透過不同的人口中念出,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譬如此刻陳陽。
一字字,一句句,清晰入耳。
每一個字,都攜帶著濃濃的道意。
他們時而皺眉思索,時而表情舒展,好似明白了什麼。
\b陳陽就像是一個搬運工,將經文逐字逐句展現他們的面前。
至於能聽得懂多少,還是得看他們的理解。
修道分兩種。
一是外,二是內。
外指的是道行,功夫。
內則是心境。
熟讀經書的目的,是從經文之中,追尋前輩的蹤跡,感悟他們留下來的處世經驗與法則。
經文中所寫的不一定是對的,但大方向一定不會是錯的。
其中有諸多發人深省的文字,若是能夠理解其中一二,將獲益良多。
不知不覺間,半個多小時過去了。
他們忽然清醒。
倒不是因為聽膩了。
而是因為,陳陽不說了。
“哎,這是怎麼搞的?怎麼不繼續說了?”
“我正聽的過癮呢。”
“其中有許多,我好像都有些明白,若是能夠多聽幾遍,必然有所收穫。”
四位道長有些著急,一顆心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可人家不說,他們奈何?
“也不知道是哪位真人在這裡講經。”
一個老道長望著說經臺上的身影,說道:“我上去看看。”
他向臺上走去,其餘人也跟著走上去。
來到臺上,老道長驚訝發現,居然是個年輕的道士。
年輕的有點過分啊。
身後跟上來的幾位道長與弟子,也很驚訝。
一臉曰了狗的表情。
怎麼會這麼年輕?
你化妝了吧?
“道友好。”道長稽首:“敢問道長來自哪處?”
陳陽站起來,還禮後說道:“貧道來自陵山,道號玄陽。”
“玄陽道友好。”
老道長覺得這道號挺耳熟,也沒多想,問道:“道友為何不繼續唸經了?”
陳陽道:“有些累了。”
“累了?”
幾人一怔。
這理由,可真是無懈可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