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大遼。
此刻的耶律洪基已經有點後悔當初同意賣大宋一百匹寶駒。
一百匹寶駒看著不多,但作為種馬,三四年的時間可以配種數千匹母馬,並且最先那一批已經成年,可以投入戰場。
大遼朝堂上,耶律洪基道:「吐蕃王平措被生擒,吐蕃已經亡了,待大宋修整一段時間,極有可能劍指我們大遼,眾位愛卿可有一些中肯的建議?」
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說話。
耶律洪基:「平時話不是挺多?建議這建議那,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如今都啞巴了?」
「蕭侯俊,你說。」
蕭侯俊被點名,只好站出來。
他這些年因為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被御史彈劾很多次,所以養成了謹言慎行的性子。
現在陛下讓他說,他沉思片刻,還是決定將朝中目前遇到的棘手問題攤開來說:「陛下,微臣認為如今最重要的不是防備大宋北上,而是先將女真族的問題解決。」
蕭得裡道:「女真族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部族,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蕭得裡一直以耶律仁先不睦,耶律仁先死後,其子耶律撻不也逐漸成為他父親一樣的能臣,與蕭侯俊往來密切。
所以會針對蕭侯俊。
耶律撻不也站出來道:「蕭大人,女真部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部族,但實力強悍,且在這短短數年時間,發展迅速。若是不重視,不待大宋攻打,我們就先自己滅亡。」
蕭得裡:「耶律大人,你這句話也太危言聳聽了。」
耶律洪基雖然煩蕭得裡,但對耶律撻不也的話,也不是很贊成。
堂堂大遼,幅員遼闊,還怕區區一個女真部?
是以並未放在心上,而是將全力精力放在如何對付大宋上,先是徵兵十萬,駐紮在宋遼邊境,嚴防死守。
後又禁制兩國貿易,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大遼進入緊張的備戰中。
趙瑞這個時候,其實也想一鼓作氣,揮師北上,一統江山。
只是吐蕃雖然不強,但幅員遼闊,為了不讓他們有能力反彈,需要派重兵駐紮,至少近兩年,是騰不出手對付大遼。
騰不出手攻打大遼,那就大力發展經濟。
公元一千零八十五年,兵強馬壯的大宋決定揮師北上,趙瑞御駕親征。
皇后攜太子坐鎮京都。
樞密使呂公著和範純仁協理朝政。
北境前線
自燕雲十六州被收復,大宋就一直派重兵守衛,尤其是幽州,趙瑞繼位後,派狄青後人狄詠指揮使鎮守在此地。
多年發展幽州已經很富庶了。
指揮中心就在幽州。
指揮使府衙中間擺著大大的沙盤,沙盤後面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顧卿爵負手在後看著地圖,柏承南、李端願還有冷中彥等人在推演沙盤,趙瑞坐在一旁看著。
戰事焦灼,但趙瑞發現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兩軍對壘的時候,騎著那匹白色的寶駒出現在陣前就行。
其餘的根本不用他操心啊。
「陛下,我們決定接下來攻打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