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這天地間一起的陰霾都會被吹散一樣。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星辰。”
就連吳縣尉這會也是不由自主的背誦下面一句。
這麼多的學子,揹著正氣歌,豪氣叢生。
這是要為了當初在和縣被抓的那個書生喊冤嗎?
眾人跟著黑衣侍衛到了黃府門口,就見到很多學子正在遊街。
他們的目的是為什麼,不言而喻了。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
一個書生一句,一句句的結唱下去。
漸漸地,不僅僅是和縣的那些學子,就是北地其他的地方的學子也能看到。
這些人,一個個的走了出來,在黃府的門口,匯聚成一股清流。
每一個書生,都是穿著他們該穿的衣裳,然後一臉肅然的前行。
開始,書生們的聲音並不響,可隨著有人鼓動起來,聲音越來越響亮。
原先,黃府門前被黑衣侍衛把控著,外面根本不知道黃府發生的一切。
不過空氣中一層層的陰鬱之氣,經過書生們的背誦,消散的無影無蹤。
隊伍長長的,這會有點看不到頭尾的意思,烏泱泱的一片,佔據了黃府門前整條大街。
站在最前頭的,是一群青年,和當日抓起來的那個企圖行刺的書生差不多年紀。
陳同知用帕子捂住口鼻,心頭大喊,瘋了吧!整個東元朝的學子都擠到這裡來了嗎?
一個個不好好讀書,跑到這裡來幹什麼?閒得發慌嗎?
他偷偷的看了眼沉默不言的蕭元祐。
歷來讀書人鬧事,都不是小事。
處理不好,別說縣令了,就是做個小吏都沒地方要。
吳縣尉深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先安靜下來,如今黃大人都被蕭元祐給擼了下來,除了蕭元祐還有誰做主?
倒是陳同知,露出一個笑容來,
“諸位學子,這是做什麼,要告狀遞狀紙去衙門!要辦事就去衙門書辦那裡登記。”
“你們這樣堵在大街上,那些過路的百姓們怎麼辦?這可就是妨礙公務了。”
這時,站在最前頭的一個書生常常作揖,道,
“各位大人,我等既不是來告狀的,也沒有事情要辦,更不想耽誤公務,我們是為了受冤的同窗陳情而來。”
陳同知,“你們既然來陳情,那就去衙門那邊等著吧。”
“蕭大人自然會審理你們同窗所告之事,到時候本官向蕭大人求個情,破例讓你們來圍觀如何?”
“現在,你們就散了吧,各位各家。”
聚眾陳情,說白了對的就是氣勢。
只要書生們退了,散了這口氣,後頭就好辦了。
之時,陳同知說的,書生們並不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