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動人心,許多人家都想著女兒讀書沒啥用處,不如送兒子來。
為此,辛夷那是哭笑不得,她如今不在朝天觀,雖掛著朝天觀觀主的職位,但根本不用她做什麼。
而蕭元祐這裡,更是不用她幫忙,她當年在疊山書院呆的時間並不很長,但對於書院的那一套流程還是很清楚的。
又因為她自身情況特殊,考慮到這裡不是京城等地,招收學生有些困難,這才想著條件優惠些,總能吸引一些人家將女孩送過來。
她怎麼也想不到,就算如此,百姓人家還是會選擇將兒子送過來,想著栽培兒子光宗耀祖,而不是培養女兒,未來這個別人家的人。
送來的男兒不可避免的都被辛夷給拒絕了。
蕭元祐全面的支援辛夷做的事情,更因為魏大人一案,以及黃大人的案子,讓他在和縣百姓的眼裡有了很大的威嚴,甚至是崇拜,就連士子,現在那也是對蕭元祐推崇的很。
甚至有很多的學子想要蕭元祐開班收徒,畢竟他也是妥妥的狀元出身,學問自是不同尋常。
辛夷拒收這些男童,沒有人敢撒野和小聲嘀咕,只能是領著孩子回去。
真香見人招收不到,私下裡勸辛夷,
“夫人,既然招不到女學生,不如就招些男學生?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叫……有教無類麼?”
“既然那些男孩願意來學,要不咱們就招進來?”
辛夷自然是不同意的,她道,
“不是我看不上那些男孩,而是因為我本來招的就是女學生,一旦我開口說也招男孩子,那麼將來就再也別想招到女學生了。”
自古以來,高門子弟總是要比寒門士子要多一些便利。
寒門士子想要出頭,家裡那是砸鍋賣鐵的供著,可女孩呢?
就是不要錢那也不樂意。
女孩能做的事情很多,做家務,做女紅針線賣錢,幫人洗衣,甚至賣與富人家做丫鬟,也有童養媳等,一旦女孩也讀書,那麼這些貧寒的家裡就又少了一個勞力。
現實就是這麼赤裸裸的擺放在這裡。
如果她一旦寬容,那才是苛刻。
辛夷讓蕭元祐發出告示之前,她就知道不可能很順利,她在和縣招收不到,就擴大範圍,又或者是招收府裡丫鬟婆子等的親眷,不管親疏遠近,只要肯把女孩送來學幾個字,她一樣收。
這一下應者自然就多了起來。
並不是說這些在本地買的丫鬟婆子有多麼高的覺悟,而是因為他們和縣衙簽了契約,只能靠著縣衙吃飯。
如今縣衙的很多小吏的職務空缺,這個時候如果能巴結縣令夫人或者到縣令夫人跟前露露臉,那就多了個機會,這個時候,不奉承的那都是大傻子。
等到半個月後,辛夷擁有了十個女學生。
其實,招收學生傳授知識,這件事見效是極慢的,一定要好幾年的事情,在這之間,肯定會受到很多的非議。
這樣的非議,肯定是一重接著一重的。
到時候什麼‘不守婦道’‘離經叛道,蠱惑人心等,’風言風語都會出來。
轉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許一兩年,也許五六年以後才出現。
畢竟,到時候招收的第一批女學生已經長大了,到了嫁人的年紀,姑且不說她們能不能透過各部招收女官試,就是到了按個時候,人們也漸漸的會發現,唸了書,能識字的女孩一般來說都會比不識字的女孩要好嫁,嫁得好!
人的觀念都是慢慢扭轉的,不管聽了多少女子無才就是德的話,可娶來的媳婦識字明理,一個好媳婦富三代,這是鐵一般的定律。
從前普通百姓家沒這個需求,也需求不起,可現在,可以有這方面的需求了,那麼,為何不想一想?
那些貧寒人家的女孩長成了,縣成的良婦,不用費很多的心思,就能娶到,為何不去求娶?
如此,到時候送女入學的風氣就會從底層開始颳起,雖然家裡是少了幫手,可將來嫁女兒的身價可不一樣,彩禮都能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