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大陸,光陰輪轉,每隔十萬年便有傳頌於後世的《隆行頌》降世,隆行所頌皆是舉世不凡的大修行者中的救世者的豐功偉績。他們中不乏有人為救世而身死神滅,也有人修得無盡壽元得以繼續見證人間奇蹟。
應天有奇書,沐天地靈氣,十萬年方出一卷,以在野山神玉為載,書盡世間不凡事,頌天地大能之隆行,故名曰《隆行頌》。
從太古至新朝,人類已歷經十大元年,因而這《隆行頌》也就分為了九卷,分別是:太古卷、封經卷、上行卷、明清卷、元昊卷、貞玄卷、永樂卷、建武卷、泰豫卷,紹聖卷。如今已是新朝兩千年,再過九萬八千年,便會有《隆行頌》新朝卷出世。
天地之間有靈氣,唯少數人能感知天地靈氣,是為修行者。修行之路有修武魂和修器魂兩條道路。
千萬年來,世間修器魂者,最多活不過萬載,而修武一途,卻可獲得無盡壽元,是以天下修行者以修武魂者居多。
宇為無限的時間,宙為無限的空間,天地靈氣曰生化。武者,生化之宇,武散則分之,生化息矣;器者,生化之宙,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
也就是說,修行者中修武魂者,聚天地靈氣而獲無盡壽元;修器魂者,聚天地靈氣而得無限空間。武魂散則靈氣散,修武者身死;器魂散則靈氣散,修器者亡。
修行者體內有三魂七魄,三魂為心魂、武魂、器魂,心魂寂滅則亡,武魂、器魂寂滅則為凡人;其魄有七,一魄天衝,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
修武一途可分為九境:一重境聚氣,壽元一萬年,聚氣成旋即達聚氣圓滿境;二重境靈臺,壽元三萬年,聚氣化液方為靈臺圓滿境;三重境聲震,壽元八萬年,聚氣為土才算是聲震圓滿境;四重境神變,壽元十六萬年,聚氣為石可達神變圓滿境;五重境不凡,壽元三十二萬年,聚氣化鎧方為不凡圓滿境;六重境洞天,壽元六十四萬年,聚氣化玉才算洞天圓滿境;七重境萬壽,壽元一百二十八萬年,聚氣為龍即達萬壽圓滿境;八重境騰遊,壽元二百五十六萬年,聚氣化雨方為騰遊圓滿境;九重境元尊,壽元五百一十二萬年,聚氣化雪可達元尊圓滿境。
修器一途分為六境:一重境封靈,壽元一千年,聚氣成鬥即達封靈圓滿境;二重境降龍,壽元三千年,聚氣化掌方為降龍圓滿境;三重境鵬程,壽元五千年,聚氣為鵬才算是鵬程圓滿境;四重境虛凰,壽元七千年,聚氣為凰可達虛凰圓滿境;五重境水珠,壽元九千年,聚氣化珠方為水珠圓滿境;六重境得道,壽元一萬年,聚氣化風才算得道圓滿境。
世間大修行者不乏武器雙修者,武器雙修均達最高境,便可步入境上鏡無上鏡,從而獲得無盡壽元。天下修行者,其中修為最為高深者乃南閣始祖玄麟,早已是無上鏡的大能。
世間芸芸眾生,最多活不過百年,而修行者吸收天地靈氣,壽元綿延。
修行者們發現,當他們以少年人的模樣步於初境,在他們壽元的四分之一之前他們仍然可以保持少年人的模樣,到了壽元的二分之一,他們變成了中年人的模樣,若是接近萬年還未跨入靈臺境,等待他們的就是身死神滅,若是跨境了,往後的日子裡便是老叟模樣。
相傳,曾經有一個小兒郎步入初境,到了他一千歲時又跨入了靈臺境,三千歲時入了聲震境,一萬歲時入了神變境,一直都是小兒郎的模樣。
是以,修行者們認為,初境壽元的八分之一是為小兒郎,四分之一是為少年人,二分之一則為中年人,之後便會垂垂老矣。初境何時跨境,便以那時的模樣繼續修行。未到老矣跨境,下一個境界不在壽元二分之一時跨境就會慢慢變老,是故天下修行者日夜修行。
天下修行者皆出於九州:遂寧州有天行山脈,南閣建於天行山脈太興山;尚德州與遂寧州接壤,尚德州在野山脈聖族世代守護神玉;術州地處尚德州與亞武州之間,御靈族世代生存在術州,古巨族世代生活於亞武州。幽州地處碸州和遂寧州之間,幽州的幽冥山脈世代盤踞著暗幽族;碸州蜀國民風開化,國人生活富庶,丹宗宗門在此歷經風雨。遂寧州西北方向有一片澤國,名曰萬水國,萬水國地處商州,四季如春,商業發達。在遂寧州東南處有一片山國,名曰晟國,晟國地處晉州,晟都山脈便在此州,玄宗宗門就建在晟都山。在極北之地還有寒武州,冰川環繞,是極寒之地。
如今,距《隆行頌》第九卷紹聖卷出世,已過了兩千年。新朝的兩千年動盪不安,八方風雨。
相傳,在新朝一千年時,聖族第二十四代聖女其珠便不知所蹤;新朝一千五百年,蜀國大族司家主家突逢大難,家破人亡,司家家主司其毅下落不明,司家主家便只有一子司辰獨活。
據說,不知是何緣由,這個小兒郎自小便被封了武魂,從而不可踏上修武魂一途,但是體內不知被何人生生打入渾厚的天地靈氣,倒是因禍得福延壽萬年,雖然體弱多病,但是在修器魂一途卻頗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