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發兵五萬,兵分兩路,一路只派一萬大軍,從滄瀾江水路,進入蜀州;另外一路則派四萬大軍,進入挺進西南直。
這還不是申親王的全部動作。
他另外還調遣了五萬大軍,囤積於化州與通州邊界上,隨時準備攻打通州。
天下兵戈四起,民不聊生。
申親王發動戰爭之後,化州、西南直兩州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死於馬蹄之下。
化州軍殘暴不仁,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幾十萬的流民,從西南直兩地離開,一路進入了永州地界。
然後原本相對來說,還比較太平的永州,也跟著亂了。
永州官府衙門,迅速出兵,將從西南直趕過來的大批流民擋在境外,不讓他們入境。
那些流民,也就慢慢轉變成為了流寇,與永州軍隊產生了衝突。
但流民基本上可以說手無寸鐵,拿上棍棒石塊什麼的,就當做武器。
這樣的勢力,如何是全副武裝的軍隊的對手?
在幾輪血腥鎮壓之下,西南直過來的幾十萬流民,不知道有多少人慘死在永州軍的鎮壓之下。
永州軍去西南直邊界鎮壓流民,他們需要軍餉。軍餉不夠,從老百姓嘴裡搶出來湊。
可老百姓現在哪一個不是一窮二白?
永州地界內,在短短的五天時間之內,發動了十幾起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事件。
有起義就有鎮壓,有鎮壓就需要增兵,增兵就需要軍餉,需要軍餉就得壓榨老百姓。
沒什麼可以壓榨的老百姓一被壓榨,就聚眾造反。
一來二去,鎮壓與反抗之間,形成了一道閉環。
這樣的惡性迴圈愈演愈烈。
令全天下人都沒想
到的事情是,全天下最先亂到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決的地方,不是北方四州,不是被屠城過後的嶽州,不是被殘暴統治的化州,不是被殘暴的化州軍一路碾壓過去的西南直。
最先徹底動亂的地方,居然會是一直以來最沒存在感的永州。
永州的情況極度危險,官府已經沒有半點能力再去鎮壓農民起義。
就連官府組建起來的軍隊內部,也因為搶奪資源而時不時的發生譁變。
然而,永州一亂,蘇玄修的機會,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