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億兆生靈,生死輪轉永世不休,在這個浩大的迴圈中,有生靈奪天地造化孕育己身,以期長生久視不受永世輪迴之苦,探究天道偉力盡解萬種天地之災,這些人被稱為修士或者真人。
真,宇宙上界的封界,修真即為修得真界,達到天道的邊緣;也有人說學道修行應該是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此兩種為大乘小乘之分。
生與死之間是六道輪迴,六道之中唯有人道和天道生死能夠在此並存,而天道之中的生靈多已脫離輪迴或者暫時脫離,那麼六道的運轉關鍵便落在了人道之中,生靈在此消亡,靈魂進入鬼道冥界等待歸一,投胎入其他五道,
然而天地造化奇詭,人間有些地方會束縛靈魂進入冥界,這樣被稱為“縛靈地”的地方會阻礙生靈輪迴,如溪流阻塞無法匯入江海,影響到整個迴圈的順利進行,天道會變得模糊遲滯,天人感應也會變得渾濁困難,所以六道生靈都會自發維護迴圈,清理阻塞。
所謂生靈者,生體和靈識也。
世間生靈繁盛,生體有別靈識也有別;
生體有別者有人、妖、精、怪、神、魔、草木、蟲獸等,其中每類又有億萬分支;
靈識有別者無法計數,可以說每一個生體都會有一種其獨有的靈識;
生靈天然追求其生體的生長和靈識的張揚。
天地偉岸宇宙浩渺,期間蘊藏無窮災禍和無窮福祉,生靈與天地宇宙,生靈與生靈,因為本身天然需要,由此也天然展開了生存競爭,生靈強弱不同,天地宇宙永恆強大。
有聖賢出,為生靈立心,以求聚合個體共同對抗其他競爭者,久而久之,部落,宗族,國家,門派等等群體便應時而生。
生靈靈識各異,本著天然的競爭意識,聚合起來必然會在群體內部產生紛爭,聖賢立心,為在調和引導,以求群體穩定繼而發展強盛,於是群體便在攘外與安內之下不斷聚合壯大,個體便在合作與對立之下不斷成長張揚,
往大了說是世道,往小了說是俗世紅塵,小乘修真者也是為了擺脫或是掌控這種矛盾的夾擊和束縛帶來的苦楚而修行。
這便是故事的始終。
————
“這是一個贏者通吃的世界嗎?”,
“或者是個體只能順應時勢的世界?”,
“個體和世界到底該是什麼關係?”。
腳下是蒼茫曠古又荒涼的大地,頭頂是幽遠遼闊又灰暗的天穹,鄭炎駕御百丈九天雷化明王法身,淡漠地俯瞰著腳下諸多螻蟻般的生靈,看著他們或御劍穿梭或凌空飛渡,把一道道能催迫山嶽的法術和劍氣招呼到自己身上,卻只是在銀灰色的法身上激起朵朵漣漪;
世道崩塌又已經三百年,又是一次大爭之世,自己能否像先祖們那樣力挽狂瀾,結束這動亂,使世道重歸清明?
諸天神佛端坐雲端俯瞰蒼生,九幽陰靈負手而立仰望人間,十方天魔身後是群魔亂舞,
鄭炎縱顧六合,知道這些傢伙都在等待人間果實成熟,幽幽千古的人界,原來只是他們掌控的新手村!
“咦,我怎麼會想到新手村?”,鄭炎不禁莫名疑惑起來。
“人間道,無神魔”,有浩然天音直透神魂而來,
鄭炎陡然一驚,隨即想起這個熟悉的聲音是誰,心中不禁滿是不爽,“無神魔?萬千修行者就只能在人間晃盪,普通百姓怎麼辦?既然有三界六道,既然有修行世界,就應該有神魔仙佛,有層次才能有進步才能有敬畏;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有出生有衰亡,有來有往,人間不該是一灘無源水”,
“我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訂立道德律法,規範天地人三道,以使世道運轉順暢滾滾向前;無神魔,是心中無神魔,若是需要敬畏,道德律法自可以作為人心的敬畏,若是需要進步,七情六慾之下,處處都是進步的方向”,
浩然的聲音似乎有些激盪,
鄭炎心裡開始有些動搖,原本就是鬥氣之下的隨口之言,誰讓這老頭打散自己的一身氣運,雖說自己不在乎,可我給你是一回事兒,你搶我就是另一回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