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哥不知道這句‘斯坦尼拉夫斯基’的名言並不意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句名言通常被貼在戲劇學院宿舍床頭,訓誡著每一名在睡前瞻仰它的學生。
而把這句話告訴李算的,正是李算的第一任師傅,韓導。
後來李算聽說韓導的父親也是編劇,但不著名,瞬間理解韓導為什麼每次喝多,不是罵人惹事兒,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並把那隻播放前蘇聯歌曲的留聲機,開到最大。
然後,韓導唱。
是的,這個看起來一無是處的男人會一些俄語,據說嫂子被他吸引,就是因為他會唱俄語版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也許韓導也曾是有志青年,有心在這世界闖出一片天,可惜啊,這世界的天就巴掌大,所以沒地兒給他飛。
韓導還有一句名言,是對李算說的,他說男人就像是的鴿子,只要把他翅膀剪了,他就是個被風吹起來的塑膠袋。
李算可不想當塑膠袋,也不想成為只在酒酣耳熱後,抱著嫩模回憶過往的富家翁,可要說繼續在這圈混著,那他得多欲求不滿?
那事兒多了,就渴望愛情,最起碼要假裝愛情,演的不好就下一位,跟選妃一樣。
可都是選妃這個模式了,能有愛情嗎?
生活不是清朝穿越劇,有得必有失。
“愛你的什麼?什麼意思?說點能聽懂的。”玖哥顯然毫無文化,但人家有錢。李算也不想解釋,只能禍水東引。
“咱們還是去見導演吧,讓他給你解釋。”
“你們這幫搞藝術的就是麻煩,都是事兒媽。”
等上了車李算才問出那句怎麼了,結果就聽玖哥大倒苦水,邊寫劇本邊拍劇是楊導的習慣,之所以有這個習慣,是因為楊導感覺到自己正跟不上,這個越來越要求效率的時代,過去寫劇本是用筆,寫什麼題材,先下地方三個月體驗生活,沒體驗明白,就再體驗三個月。
後來有了錢,有了膝上型電腦,也就有了資本這個後爹,資本可不管你什麼藝術,要的只是效率,寫劇本得效率,拍攝得效率,賺錢得效率,所以拍戲成了不需要精益求精的藝術,變成了:一個在固定時間內完成的任務;一個可以在圖表上預估收益的專案。
楊導還是有一定藝術修養的,所以要求編劇進組,邊寫邊拍,不放過任何一個突然冒出來的靈感,經常是今天寫完一集劇本,卻因為昨天一場戲的某一句臺詞,某一個反應,這一集都白寫。
所以,猝死小分隊隊長張老師,碰上改劇本狂魔楊導,還真是天生一對。
“玖哥,導演做的對。”李算只能這麼說。
玖哥說:“我知道,那還不行罵兩句啊?大家都是來掙錢的,非得這麼折騰人。我告訴你,這個戲,大夥兒可真是一分錢都沒吃,這麼冷的天,天天熬大夜,幾個受得了啊。等你見了導演,得空幫我說兩句。”
李算迎上玖哥的目光,只能笑著說:“包我身上。”
“就知道你靠譜,等這戲拍完,哥帶你去瀟灑。”
李算笑著點頭,緊接著就聽玖哥一路吹牛逼。
時代變了,楊導那套藝術理念已經不吃香了,挨著下面的罵,頂著主創的白眼,拍出來的東西年輕觀眾還根本不看,他們不愛看就是沒聲量,沒聲量也就是難掙錢啊。
所以為什麼呢?
為什麼一把年紀了,還要遭這個罪?
穿過四合院後面的小道,可以從建築的側面進入一間‘破廟’,原本放佛像的位置旁邊有一扇石牆,被砸開了一個洞,那裡面就是楊導待著的地方。
副導演和楊導的女助理都不認識李算,但看他跟玖哥來的,也就一路放行,天色已經很晚了,看情況,今天又是註定無眠的一夜。
“導演打瞌睡了。”
女助理輕聲提醒。玖哥表示收到,然後用口型問李算怎麼辦?李算示意玖哥沒事兒,獨自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