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國京城的皇宮裡,因為已是年前的最後幾天了,馬上就是新年,宮城內外,也早就掛滿了喜慶的大紅燈籠,渲染得整個皇宮都變得熱鬧了起來。
就連宮裡下人們的臉上,也都多了一些喜色,做事的手腳都麻利了起來,原因無他,因為每當過新年的時候,各宮的娘娘,都會照例讓人包好紅包禮物,發下一些喜錢,而且銀兩大多不少,收好了,也能為家裡多添置一些行頭,讓他們如何能不高興?
莫說宮裡了,就連京城裡的百姓們,也都停下了手裡的活計,紛紛走上街頭,帶著自家的孩子,走街串巷,採購年貨,逛逛集市,享受著節日的快樂。
春意回暖,新年要到了。
無論對於達官顯貴來說,還是對於黎民百姓而言,這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節日,對於整個人族而言,團圓的日子,總是最該讓人珍惜的。
皇宮裡的御書房中,涼帝顧懿也正在進行著今年最後的一次內閣會議。
能到這裡來參與決議的,那都是朝廷裡真真正正的實權派,官位不高的,或者實際地位不高的,都無權參與,也不會被邀請。
所謂“內閣”,其實是按照顧蒼向自己父親,當朝皇帝陛下提出的一個草案而構建,不過現在還只是個形似的雛形,還未真正地建立起完整的規章,也未真正地提拔改編有實名的官員擔任參議等職,就只是把這些實權大臣們統一在御書房裡召見,直接商討決議軍國大事而已,算不得什麼高明的政改。
不過這種方法也有很多好處,最簡單的就是省去了大家在朝堂上爭吵的時間,尤其有些大臣雖然自己對政令不滿,但又不想親自出頭,往往會示意自己手下黨派的官員代為出聲,雙方在金鑾殿上吵個不停,實在聒噪,而在這裡商量直接決策,決定了之後,便算拍板了,出了這間屋子,誰再敢陽奉陰違,那就是跟皇帝陛下過不去了,也就省去了不少麻煩。
這些在朝堂內外,都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實權大臣們,圍著一方長桌前坐了一圈。
因為每次談論政事往往會耗費數個時辰,若是讓這幫朝廷大員們都站著,也不太好,尤其是其中不少人在官場混跡了幾十年,都不再年輕,站一會兒可以,時間長了那可受不了,也算是陛下體恤自家臣子了。
書桌的後面,便放置著一張金色龍椅,涼帝顧懿正端坐其上,神色淡然。
既然是來商談軍國大事,屋內候著的外人,就只有掌印太監韓貂寺一個,其他的太監宮女們,都被提前給趕了出去,這裡發出去的政令,最次也是影響一州的大事,豈能被這些卑賤的下人聽去。
椅子上的顧懿沒有正襟危坐,而是比較閒適地靠坐在椅背上,這種態度也可以幫助對面的臣子們放鬆心情,省得緊張。
他一邊喝著碗裡新上的雍州貢茶,一邊笑著道:“今天可就是朕年前最後一次召見你們了,之後朕也要休息兩天,不管有什麼事情,今天都可以拿來說說,省得後面幾天再往皇宮跑,那朕可是要讓韓公公將那人給趕出去的。”
一旁身穿蟒袍,垂手躬身的掌印大太監,在宮內地位極高的韓貂寺輕輕地抿了抿嘴,有些尷尬地笑了笑。
這些人都不是第一次來這裡了,顧懿在位已經二十餘年,他們都知道聖上的性子,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拘謹,尤其是當朝尚書省的尚書令張伯仁一聽,直接笑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一年休息的時間可不少,可陛下操勞了一整年才換來這麼幾天假日,我們哪兒敢叨擾啊,臣敢擔保,不用韓公公動手,臣來為陛下守在宮門前,臣看到時候誰敢來打擾陛下。”
張伯仁身為尚書省的尚書令,官居正一品,手底下就是掌握朝廷實權的六部,位列百官之首,本就是這裡官位和實權都屬最高的一人,更何況京城裡現在都傳遍了,皇上有意要把張家大小姐許配給自家的太子爺,那這位將來就是國舅了。
本就是百官之首,又再加上皇親國戚,太子岳父,兩重身份疊加,此人的權勢,那可謂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就是他,才敢在這種地方跟皇帝開開玩笑了。
果不其然,對面的涼帝顧懿一聽,非但沒有動怒,反而是順勢放下了手裡的茶杯,看著眼前這位未來的親家,調侃道:“你就別來了,天天看到你,朕都看膩了,不如多放你那女兒進宮看看,別老憋在家裡,皇后對她,那可是想見的緊吶。”
其他人聽了,都是神色一凜,暗道皇上這是直接拿她當自家孩子看了,這般的恩寵,可真是普天之下第一人,這尚書令的位置,穩當的很,以後可要好生巴結才對。
卻不想張伯仁竟是笑道:“陛下這個要求,請恕臣不能答應,臣這女兒吧,自幼膽子就小,不敢見人,若非太子爺主動邀約,哪敢入宮啊。”
一君一臣二人彼此對視了一眼,然後相視一笑,顧懿當然知道他在暗示些什麼,這是說顧蒼天天都憋在自家太子府上,但現在滿城都在傳皇上要賜婚,結果顧蒼自己閉門不出,連登門拜訪,亦或是遣人送送禮物表示一下都沒有,實在是讓張家深受詬病,這是老尚書令在為自家女兒委屈呢。
不過這種話,說一兩句也就罷了,雙方都沒有再為這個問題而糾結下去,張伯仁也只是覺得事情未定,但已經傳得滿城風雨,所以頗有些不滿罷了,眼看皇帝陛下沒說什麼,也就直接岔開了話題道:“陛下,臣有一事啟奏,那晉國使團來京城裡都快一個月了,天天找人遞拜帖,甚至找關係都求到我這了,天天來臣家裡堵門,臣是不厭其煩吶。”
他話音剛落,旁邊馬上就有人跟著附和道:“尚書令大人所言,臣也有遇到,想來其他幾位,應該也有被那晉國使團的人上門拜訪吧。”
晉國使團一路南下,哪怕是被涼國邊關的將士刻意侮辱都未曾想過要回去,因為他們本就是領了皇命,為和親而來的,結果剛到了京城之後,只是簡單吃了個飯,就被朝廷安排閒置在了鴻臚寺使館了,甚至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得到召見。
這麼長一段時間沒有動靜,他們自然著急,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地找關係,在座的這些實權大臣,都是能夠直達天聽的人,自然都被其上門叨擾過,說盡了好話,甚至送上了各種禮物,就只盼對方能夠在皇帝陛下面前提上一句。
不過涼國可不同於晉國,官僚之氣不嚴重,而且坐到了他們這個位置的京官,真是想要什麼要不到,就區區一點小禮物,怎麼可能就讓他們心動。
更何況只是不是傻子都看得出來,皇帝陛下不是忘了,根本就是故意不想接見這幫人,在這種情況下,誰會去自討沒趣?
收受他國的賄賂,在朝堂之上為他國之人說話,那這官你也別想做了,不治你個裡通外國的罪名就算好了,在座的那都是人精,這種道理哪兒會不懂,誰會去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觸這個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