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面,代宗已經批准了巡撫攜行家屬常駐地方,這個就不改了。還有最後一件小事:開府建衙。
以前,巡撫和布政使合署辦公,現在建巡撫衙門,便有了自己的專屬辦公場所——至此,巡撫終於一錘定音地成為凌駕於布政使之上的省級最高長官。
題外話:
題外話A:代宗朱祁鈺,年號景泰……你有沒有想起點什麼?
你又猜對了——景泰藍。
有一種金屬加工技法:銅胎掐絲琺琅,這種工藝在景泰年間達到巔峰狀態,遂以其名。
題外話B:大明不停打補丁的職務設定。
一個省設左右布政使,要麼扯皮互坑,要麼沆瀣一氣,於是打個補丁:設巡撫,時不時過來檢查。
開始倆布政使都怕,後來琢磨明白了:遲早你得滾蛋不是?能拉攏腐蝕最好,否則就跟你踢皮球——耗到來年八月你就回去啦。就算你打小報告,只要把下一任督查組伺候好,聖上聽誰的?這個道理,巡撫當然也明白,所以大多得過且過,沒必要給自己結死仇。
朝廷發現剛縫的補丁自帶漏洞,那就補丁摞補丁——落實責任到個人:巡撫就在那裡常駐下去,出什麼岔子聖天子唯你是問。
消停了一陣子,新問題又出來了:既然只負責本省,鄰省那裡本撫可管不著!哪怕出現關盛雲那樣的大規模惡行群體事件,只要別在我眼皮底下鬧,想去哪說一聲,我給您讓路,還送盤纏……
這不行啊!全國一盤棋,都這麼玩,巨寇實力不足時往幾省交界處一躲,羽翼豐滿些就出來大撈一把,吃虧的還是大明!你們不能本位主義,嗯,朕知道說了也白說,乾脆,再打個補丁吧:設總督——總督A、B、C、D四省軍務!你們四個省都得聽他的!
有了前面的經驗,這個新補丁漏得最快——被大家不動聲色地捅漏的。總督又怎樣?你早晚還是得滾蛋不是?還是老辦法:出工不出力地表面應付!任何問題統一解決應對的方式:滿臉堆笑,兩手一攤——大人高見!但是……敝省難啊!下官無能,有心無力,大人恕罪,大人好走!恕下官公務在身不能遠送哈!
那……一時找不到破布,做不成新補丁,就給舊補丁起個新名字唄。叫經略如何?嗯,經略五省!我的天啊,這個名字高階大氣上檔次,聽著就厲害,也許能唬住下邊那幫傢伙。再來個暱稱:總制,三邊總制!乖乖不得了,霸氣!朕咋這麼有才呢……
能做到封疆大吏的,有傻子麼?早就看出來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還是不靈!
就這樣補丁摞補丁的一路補下去,還沒來得及想想啥時候是個頭兒,大明帝國先走到頭兒了!
後話,到了滿清,終於補上最後一塊補丁:總督。管1(大的)——3(小的)省。統一部署,親自指揮。
言歸正傳。
開封府的河南左布政使呂慎(字少過)接到洛陽急報,這一驚非同小可。由於新任巡撫嚴岱(字宗泰)去巡視歸德府、右布政使唐衡儀(字端方)回老家丁憂守制,千鈞重擔一下子全壓在自己肩頭——確切的說,重擔有兩副:既要往援洛陽、還得堅守省府不失!
雖然是省府,但開封有些地方真的不如洛陽。
比如說,城牆。
洛陽城牆是磚牆,洪武六年全面整修過,高達四丈有餘、護城壕寬三丈餘,深度更超過六丈。而開封城牆足足矮了一丈、以周圍的幾條河流為護城河——就防守能力而論,自然形成的河流當然比不得專為守城而修的城壕。
不過,開封也有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