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可。”
殿內安靜了片刻後,立即有大臣出列,神色肅然,且不止一個,同聲反對異姓封王。
董仲舒也站在朝堂上。
他如今的位置,相當於後世的大學士,和九卿並列朝班。
他看了眼出列反對的人,仍以少府為首,不禁翹了下嘴角。
皇帝做封王的決定之前,和董夫子,李蔡,張湯,包括已經卸任的公孫弘等臣子商量過。
李蔡當時也持反對意見。
但是被董仲舒和公孫弘,駁斥的體無完膚。
站出來反對霍去病封王的大臣,並不是因為派系或個人恩怨,因反對而反對。
主要是異姓封王,有著格外不同的意義!
異姓王,在權柄和影響力上,登峰造極,位極人臣。
連宗室的幾個封王,這幾年都被接連收回,居然要給異姓封王!
且過往幾年,每次有宗室親王翻車,被收回王權,有意無意間都和霍去病有關。
然後由皇帝出面,順勢收回王權。
在整個朝野都以為大漢不會再有封王的時候,轉頭給了霍去病一個。
宗室和傾向宗室的一批臣屬,必然要反對。
皇帝淡然道:“少府既然出言反對,那你就跟朕說說,加封大司馬為王,哪裡不合適?”
少府名劉劭,去年才接過上一任少府的位置。
少府相當於皇帝的大管家,掌宗室,包括皇帝,未央宮內外的支出等費用。
其位列九卿,向來都是宗室自己人擔當。
劉劭較常人要矮小些,很瘦,五十九歲,眼神矍鑠,官袍打理的一絲不苟。
他被皇帝詢問,腦內念頭轉了一圈,發現居然找不出反對霍去病封王的理由。
皇帝剛才已經說的很明確。
單是霍去病破匈奴的功勞,就夠封王的。
霍去病平素行事,在宗室看來驕橫跋扈,不將宗親放在眼裡,但這顯然算不上大過,至少在皇帝眼裡不是。
劉劭硬著頭皮道:“封王茲事體大,又是異姓王。
冠軍侯雖屢立戰功,但為將不過數年,尚不足二十,資歷不足。
臣並不是要反對,而是建議陛下暫緩封王,等過幾年再說。”
劉劭話落,站前排的丞相李蔡,忍不住回頭看過來,神色古怪。
李蔡當時在皇帝的書房,初聞準備給霍去病封王,也曾給出一番說辭,幾乎和劉勳說的一樣。
此時聽到劉勳說的和自己相同,李蔡有種被抄作業的感覺。
董仲舒出列道:“老臣愚鈍,有些沒太聽明白,少府所說‘資歷’,與封王有何干系?比如說我,在朝中出仕多年,寸功未立,但是按少府所言,我資歷最足,反而能封王?”
董仲舒平聲靜氣的反問。
妙的是他用自己舉例子,暗藏機鋒,讓人想反駁都反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