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確實精通兵事,研習過百家兵書。
歷史對其的評價是偉大的戰略家。
霍去病小時候,皇帝還想親自傳授其孫子,吳起的兵法。
“舅父將大月氏東南角的一小塊奪下來,在戰略上尤為重要,可對藍氏城形成南和東兩向出兵夾擊的優勢。
對方自然不會甘心。
所以第三次交鋒,是對方的反攻,發生在第二戰兩天後的晚上。
對方統重騎兵來襲。
舅父提前將赤谷城主道下的地面,挖出密集的陷馬坑。其上鋪設的磚石看似如常,甚至普通馬匹走在上邊都不會有問題。
但帕提亞的重騎兵跑上去,石磚便會破裂,馬在奔跑中蹄子沉到陷坑裡,斷足的馬數以百計。”
皇帝開懷大笑:“正是,對方步步皆被衛卿看準,三戰皆輸。
尤其最後一戰,帕提亞鐵甲軍折損近千。聽說他們的鐵甲軍,出世以來從未吃過敗仗。
那城內石磚下挖的陷坑,是你和衛青一起商議出來的?”
霍去病謙遜道:“是舅父的佈置。
在平原上想對付重騎兵非常難。
所以舅父從第一戰就開始撩撥對方心態,經過第二戰的推動,對方兩戰皆輸,將領心態變得急切,調動重騎兵催城,正好中了舅父的算計。
整個作戰計劃,臣只提了一個建議,就是在挖空的地磚下方,以物撐住,讓先過去的重騎能平穩透過。
待石轉被多次踐踏,承重的東西斷折時才塌陷,以便於引誘更多重騎兵入伏。”
“舅父和臣都覺得很可惜,時間太短,陷阱不完善,不然對方這一戰絕不至於損失八百重騎。”
衛子夫在一旁安靜旁聽。
劉徹談議兵事時毫不掩飾的喜悅,非常少見。
“有機會臣也想去碰一碰帕提亞的重騎。”霍去病眼神熠熠。
他一直有徵戰天下,敗盡各路強兵,帶漢軍走上山頂的強烈慾望。
帕提亞算是這個時代最強的對手之一,更西方的羅馬此時還沒走向巔峰,尚未進入帝國時代。
“郎中令已有破帕提亞之策?”
霍去病:“有些想法,打算試試。”
皇帝溫言道:“你先回府休整些時日,待屏嫻平安生產再說。”
霍去病嗯了一聲,心頭微熱。
出征數月,且劉清有孕在身,確是到了該回家的時候。
“臣還有一事奏報。”
霍去病道:“烏桓,扶余,鮮卑等部想抽調族中精銳,加入我漢軍,讓其部眾歸我大漢統一調派,等於自行解除了他們最後的武備力量,以示入漢的決心。”
兵馬權柄上繳,是進一步臣服的表現。
“這是好事,他們有什麼條件?”
“他們仍想保持在祖地養馬的權力,且想保留他們的族群名稱,即徹底歸漢後,保留鮮卑,烏桓人的身份稱呼,也就是變成我大漢國內的一支少數部族,可以稱為漢民鮮卑族,漢民烏桓族。”
這個條件不算過分。
帝輦回宮,先在北門外的冠軍侯府停靠,把霍去病放下,車駕才離開。
“侯爺!”
府內,眾多侍從齊聚,施禮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