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三年,霍去病十四歲。
匈奴大單于伊稚斜遣數萬騎攻襲大漢代郡,斬代郡太守及其部下數千人。
秋天,又攻雁門,殺人劫掠後揚長而去。
元朔四年,伊稚斜再次率軍南下,各以三萬騎攻代郡,定襄及上郡,三處大漢北部的重鎮。
匈奴右賢王則獨帶一路兵馬,進攻朔方郡。
兩軍慘烈廝殺,鮮血染紅了土地。
到元朔五年春,這一年霍去病已十六歲,漢軍在衛青帶領下,悍然反擊。李息和張次公出北平郡,攻匈奴之左部做為牽制。
而衛青率騎兵三萬出朔方、高闕。
他趁敵不備,夜間潛軍六百餘里,急襲右賢王,大敗匈奴,擄獲裨王十餘人,男女共一萬五千俘虜。
漢帝劉徹知道戰況後大喜,也就是那一戰,讓衛青進拜大將軍。
戰後衛青把劉徹給他的封賞,平分給了隨他出徵的將士,備受兵將推崇。
眼前的定襄北之戰,就是在以上幾戰的基礎上展開。
百年來,大漢周邊的遊牧民族利用騎兵的靈活性,多數時候都佔據主攻優勢,直到衛青的出現。
他讓漢初以來,匈奴幾乎不可被擊敗的神話,成為過去。
目前為止,他已三次迎擊匈奴,皆勝。
定襄北之戰,劉徹更是寄予厚望,希望能再敗匈奴。
所以,衛青改變了之前制定的策略,選擇主動出擊!
此時,衛青就率軍佇立在一處矮丘上,身畔跟著一眾將領,身後是兵甲顯赫,以萬計的漢軍。
他們前方,漢旗在草原的狂風下獵獵拂動,喊殺聲震耳欲聾。
漢匈兩方平原對壘,萬餘人在午後的烈日下戰場廝殺,血肉飛濺,更多的兵眾則蓄勢以待。
衛青的眉心,隱然有氣機升騰,其中有一枚兵府,乃兵氣所化。
這兵符的出現,讓衛青彷彿和場上廝殺的千軍萬馬融為一體,能洞察戰場上的細微變化。
兵家到了天人境,化出兵符,能在戰場上成倍放大兵家的意識,戰力,使戰場如領域。
衛青的兵符名萬軍,透過兵符,戰場倒映在他意識裡,彷彿一座棋盤,讓他有著獨特的視角,能縱觀全域性,統御萬軍。
識海里映現的戰場上,兵眾進退,法度森嚴,幫衛青做出最正確的戰場選擇。
“傳令,前陣收縮回防,形成以逸待勞之勢。後陣上壓,準備弩箭齊發,支援前陣!”
衛青目中閃爍著冰雪般的冷靜,有條不紊的傳令!
隨後,有親兵透過震徹戰場的鼓聲,傳遞衛青的命令。
戰場上,無數漢軍長槍前指,彼此配合,迅速收縮形成方形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