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聰明人,又怎會中他們的離間計?
郭嘉並未急於解釋,而是忽然問道:“你覺得此時的董卓心裡在想什麼?”
蘇哲想了想,答道:“如今形勢對他愈發不利,他定然是如同驚弓之鳥,疑心重重,這也是我們的離間計得以施展的原因。”
“是的,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不信任李儒。”
“那不是更應該加重他的疑心麼?”
“加重他的疑心並不一定要更多證據,而是要逐步引導,讓他自己懷疑李儒,這也是聰明人的通病。”
郭嘉繼續道:“我們把所有證據放在他面前,他反而會不相信。可若是讓他自己查證,他就會認定李儒已經背叛他。”
“有時候,信任與懷疑只在一線之間。當他得知自己信任的人背叛自己的時候,就會惱羞成怒,做出錯誤的決策。”
蘇哲一知半解,於是追問道:“奉孝為何對董卓如此高度評價?”
“因為他值得,如果沒有主公,你覺得他會止步於此麼?”
郭嘉的語氣有些唏噓。
他從來不會輕視任何對手,如果不是他與劉備介入,董卓的前半生應該是順風順水,成為天下第一諸侯,同時也是當世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只可惜他後來被酒色磨去了雄心壯志,死在了王允手中。不然以關中為基,設法吞併益州後,同樣有機會成就王霸大業。
可惜歷史從不眷顧失敗者,輸了之後,你的缺點會無限放大。曾幾何時,董卓也是禮賢下士之人。
蘇哲點點頭,的確,如果不是劉備橫空出世,董卓能夠直接掌控洛陽與關中。
郭嘉又道:“而且相比起董卓,馬騰更容易被挑撥,因為他和韓遂本就有嫌隙,看到書信必然深信不疑。”
“為何?”
“因為韓遂所部是今日之戰的三方兵馬中,傷亡最少的。”
董卓面對的是劉備的主力,馬騰中了徐榮的埋伏,二者俱是傷亡慘重。
反觀韓遂,他被黃忠擊退的原因是大將被斬,而非兵敗。
如果沒有這道離間計,馬騰也難免會懷疑他是故意不出力。
若是再看到書信,就會更加懷疑韓遂的立場。
“奉孝對人性的把控還真是細緻。”
尤其是女子。
蘇哲暗自補了一句。
……
馬騰韓遂與董卓的軍營本就相距不遠,馬騰很快收到了董卓的書信。他本就對韓遂今日之敗心存疑慮,見到書信更是加重了疑心。
“這老匹夫竟敢與劉備勾結,難怪今日敗得這麼快!”
馬超本就與韓遂有仇,得知此事後瞬間大怒,瞬間認定韓遂有異心。
“孟起,不可輕易下定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