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江神娘娘廟後,蘇銘在軒北城內也無事可做,索性去臨禹江四周閒逛摸索一番,提前熟悉一下地形。
萬一之後和敖煌調解元靈大王這事不成,他也好提前準備個逃額.......離開路線。
大致花了一天時間瞭解了一下臨禹江周邊的江畔、岸口。
把這些地理位置深深的記在腦子裡後,蘇銘便帶著李語弦她們,隨意找了一處平緩安靜的江段渡口,然後又向一位老船翁租了一艘烏篷老舊小船,就划船朝江面上游去。
目送船內的一男三女組合朝江面中央行駛而去,租船的老翁發自內心的小聲感慨了一句。
“真是羨慕那青年郎,身邊居然跟著三位如此絕色的美人,哎,年輕真好,不僅精力旺盛,他們玩的也是夠花的。”
“三個........我還沒嘗試過這種玩法呢.......”
烏篷船行駛停留在江面中央,仍風怎麼吹也紋絲不動。
把先前自己做的翠綠竹竿拿出來,繫上魚線掛上魚漂、魚鉤,蘇銘就這樣悠閒的坐在船頭,安靜釣魚。
至於李語弦她們三人,見蘇銘一臉的不想交談,也沒誰不識趣的去打擾他,只能在船內閒聊。
臨禹江周邊的位置蘇銘都已經摸索瞭解了一遍,而且他也在一些必要的路段上,放置好了後續手段。
有了這些後手,如果之後和敖煌鬧翻,蘇銘也有信心能離開臨禹江。
明日就是敖煌這老龍的壽宴日了,一直躲著他也不行,趁著還有點時間,就先釣個魚緩沉澱下心情吧。
蘇銘並非是喜歡釣魚之人,只是等了一會,見沒魚上鉤,他就把目光轉移到了遠處。
距離蘇銘他們的烏篷小船往北約七八里地外,就是臨禹江上諸多擺渡口中名氣最大,人流量最多的“登高”渡。
相傳以前登高渡只是一個小渡口,但是在大虞國幾百年歷史中,曾經有數名參考的貢士才子在那個擺渡口去大虞國都,隨後高中狀元廣為流傳。
隨後當地百姓便藉著這個傳說,把原本的小渡口命名為登高渡,其意是渡過登高渡,前程節節高。
蘇銘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本地人用來發展當地經濟,從而編造出來的“致富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藉著這條登高渡,周邊的人流量比以往高出了不少,當地百姓的生活相比之下也好過了很多。
很多從四面八方來,要去國都趕考的貢士學子,大部分都會順路來登高渡討一個好彩頭,增添一下自己的信心,而有些人也會去拜一拜江神娘娘廟,上個雙重保險。
但有能力考上的不管怎麼樣都會考上,沒有能力的,就算是江神娘娘也沒有辦法。
蘇銘所處的渡口水勢十分平緩,不見波浪。
竹竿上的魚漂隨著平緩江水上下浮動,可似乎根本沒有一絲魚兒上鉤的跡象。
盯著江面好幾刻鐘,蘇銘見江底的大魚小魚根本理都不理他的魚鉤,氣的他直接把手中的翠綠竹竿丟在了江裡。
我這是第一次釣魚,說好的新手保護呢!
“哎,蘇銘你怎麼不釣了?我當初看我父親他們釣魚,這應該很容易的一件事才對啊,怎麼你半天都沒釣起一尾魚?”李語弦靠過來,表情不解的問了一句。
蘇銘聞言嘴角一抽,快速的在心底默唸了一遍清心咒。
等情緒平復下來,蘇銘瞟了一眼李語弦,沒好氣道:“你有事就說吧,別耽誤我釣魚,不然你今晚連飯都沒得吃。”
說話間,蘇銘施法把沉入江中的翠綠魚竿又撈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