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餘穎早就想過,一旦她的身份暴露,那麼會不會有人攻擊她?
畢竟原主是今上的皇后,根本無法和離,因為她的夫君是皇帝。
即使在餘穎到來後,就已經把那個身份拋下,但說出來依舊是被人詬病,這是餘穎早就想到的。
畢竟在男權社會里,挑戰的是夫權。
有可能招致男人的不滿。
她帶了一個反面教材的頭,以後的女人要是都學餘穎的話,那就不好辦。
說不定,會有更多的女人開始反抗她們原本的命運。
這麼做,必然會招致某些老古董站在道德制高點指指點點的,
在他們看來,餘穎作為今上的女人起兵反叛,是大不敬之罪的人,恨不得讓餘穎跪下來請罪。
這一點,餘穎心裡有數。
這也是她,為什麼沒有馬上採用什麼暴力行動,而是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架勢處理事情。
甚至隱瞞原主的身份。
要是有些人不滿意,會蹦出來叫嚷,這還能夠被發現。
但要是有人沒有說出來,但暗搓搓地寫下來,寫的時候在添油加醋,還不知道寫成什麼鬼樣子。
甚至有可能死了多少年之後,被人弄出來寫進劇本里,成為別人筆下的人物。
那麼為了預防這一點,餘穎乾脆每一天都會寫下日記,以預防有可能後來的人,給她加戲。
尤其是和皇帝的糾葛,更加是要記下。
餘穎可不想原主那糟糕的情況,變成為愛不得,奮起造反的故事。
皇帝沒有那個資格。
甚至在餘穎走後,皇帝的一舉一動給餘穎的感覺,也不是什麼發現真愛,十之八九是知道了原主的命格。
所以皇帝有些後悔。
她可不認為一個人把認為已死的人挫骨揚灰,是真愛的白月光。
這種情況只能是極度厭惡。
至於後來的舉動,更多是做給別人看。
所以餘穎就在日記裡,記下原主和皇帝之間的恩恩怨怨。
要是有了這些日記,有人依舊會腦補出來什麼帝后和諧,越是愛一個人,越是要虐待原主、虐待其家人的話,餘穎是無話可說。
這種腦回路比較奇葩的人,就不需要溝通,直接遮蔽就是。
反正是個人,都是有個人的想法,管天管地也管不到別人的想法。
好在有了餘穎這一本厚厚日記,這一段的歷史後來成為是最透明的一段。
成為大熱的IP。
編劇們有了史料,編的時候大都沒有太離譜。
甚至廖家後人專門根據餘穎的日記,寫好了劇本,把鳳凰女皇的傳記拍出來,成為一部經典劇。
再也沒有人超越這一部的經典。
當然,餘穎即使是這樣,還是做好了捱罵的準備。
誠然鳳凰軍的人是不怕那些情況,畢竟拳頭大。
甚至在此之前,他們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的。
比如說老百姓的人心,必須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