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長大,就不會輕易發動戰爭。
但不輕易發動戰爭,並不等於畏戰,有時候有些問題只能靠戰爭解決。
還別說,廖家的血讓阿和並不怎麼懼怕戰場。
所以,鳳凰軍的人就漸漸接納了阿和。
當然,阿和出現的時候使用的是廖姓,而非胡姓。
胡姓的子弟也已經出來歷練,於是鳳凰軍上下都知道元帥後繼有人。
但具體是哪一位?
元帥並沒有說,但的確是有。
隨著繼承人的問題解決,讓鳳凰軍的凝聚力大大增加。
幾年過後,鳳凰軍的地盤擴大。
有大批人才回流,狄三郎夫妻也跟著回到大陸上。
這些年來,他們夫妻在鹿鳴島以教書為生。
當然,他們發現鹿鳴島上的教育,和大陸上不太一樣。
雖然,儒家的典籍的確是需要學習,但更多學的是其他,比如說算數、格物。
詩詞歌賦,那是興趣。
狄三郎夫妻過去後,感覺和兒子一比,差得不少,就開始新的學習。
結果狄三郎在格物上很有天份,張氏更多是用來寫文章。
夫妻兩個人活得極為充實,後來就是教書育人。
直到他們想要看看兒子狄晨,才收拾一切,到了大陸,小女兒也跟著回來。
當狄家人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就找上門來。
再一次看到原來的狄家人時,他們夫妻才發現,他們和過去的他們有著太多的不同。
他們夫妻都有了自己的目標。
甚至他們的孩子也已經有了不同發展。
狄晨現在就是阿和的夥伴,所以將來的日子不會錯。
而那些留下狄家人,大都是境遇不怎麼樣,因為戰火也牽扯到了他們。
狄氏家族原本的房子,大都毀在戰火之中。
族人們在一次次戰鬥中死去不少。
如果當初他們留在那裡,沒有跟著餘穎,是不是也死了?
看到一個個變得又窮又老的族人,狄三郎夫妻慶幸他們走對了路。
狄三郎夫妻拿出一部分錢,給族人讓他們有錢去蓋房子,還有去週轉一下。
好在狄家的人大都識字,有很多工作機會。
所以,他們並不打算一直扶植狄家人。
餘穎早就給他們說過,職位只能憑個人的本領,而非是人情。
其實華夏人重人情,是好事,也是壞事。
當初世家、黨派(比如說明朝的東林黨)橫行的時候,皇帝忌諱世家、黨派,就是因為人情難破。
政令不如人情好使。
人情的網是越扯越大,做什麼不是想著對國家民族有益,而是惦記著人情往來。
一心想著人情的官員,就會一步步走向違法的道路上。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東西,他們不是依法做事,而是憑著情感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