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必然的,我們的人口太多了,單靠國內的農業收成,是很難完全供應得上所有人的口糧的。”
鄧迎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國家正視了人口和糧食的問題了。
“不過我覺得,這張報紙的重點還是在這裡,多種經營。”他說著,伸手在這幾個字上點了點。
“說起來,我們大隊本來就是這種模式了吧。”
在之前的十幾年內,高山大隊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同時,一直積極發展多種經營。
但是現在包產到戶,副業會怎麼發展都很難說,說不定更糟糕了。
鄧迎點點頭,“高山大隊之前的發展確實很不錯。”
他雖然只在高山大隊待過,但對其他大隊的情況也是有了解一點的。
“不過以後就難說了,我阿爸不在大隊,就看剩下的大隊幹部能不能帶領大隊發展得更好了。”
不是對大隊幹部的能力不相信,而是人都有私心,一些決策上就難免會有一些偏向。
鄧迎低聲笑了下:“我覺得你可以更看好大隊的,畢竟喬志高可是你阿爸帶出來的。”
更別說還有喬高鐵了,這也是個人物。
喬佳月頓了下,“我想知道我阿爸有什麼想法。”她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喉嚨,“我想先打個電話問問。”
“那就問問吧。”鄧迎大約能猜到喬佳月的想法,也不阻止。
對於高山大隊,喬佳月的感情是複雜的,兩世糾結在一塊,但說到底,還是窮惹的禍。
鄧迎直起身,把報紙摺疊起來,對喬佳月說:“走吧,然後再去供銷社一趟。”
陸鎮平在屋裡看到喬佳月和鄧迎走了,就走出來,拿起桌上的報紙。
他看完全部的內容,發現這個規定是針對農村的,而對於城裡,並沒有任何的指示。
他有些可惜地想,他和陸鎮安還想開一家照相館呢,現在看來,只能等政策了。
每天的最新報紙,都會出現在喬父的辦公室桌上,共有好幾份,因此,喬父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篩選有用的新聞。
30日的新聞,喬父早就看過了,他還特地打電話回大隊,讓喬志高也去買一份回去看,仔細琢磨琢磨意思。
如果喬志高還琢磨不出來,那他也沒必要給予提示了。
喬父正想著,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響了,他坐直身子,這才伸手拿起話筒。
“阿爸,是我。”喬父聽著那頭喬佳月的聲音,挺直的背脊不由放鬆了幾分,“是月兒啊,今天怎麼有空給我打電話?”
“阿爸,30號的《人民日報》您看了沒?”喬佳月也沒有多廢話,開門見山地問道。
喬父笑了一下,“當然看到了,月兒有什麼想法沒?”
“沒,我就是想問阿爸有什麼想法?大隊那邊呢?”
“月兒,你在擔心什麼?”喬父不答反問,她是希望大隊更好呢,還是希望自己放手不管大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