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的幹事迫不及待地走了,留下一頭霧水的社員們。
為此,陳東方和喬宜兵又組織幹部們開了一次會議,討論小麥一事。
大家其實都害怕再來一次饑荒,反正是第一次種小麥,他們也沒想過要分小麥,那姑且種著吧。
喬母是北方人,對小麥的種植肯定比南邊的人清楚,由她來負責是再適合不過的事了。
但喬父卻不樂意,因當地有很奇怪的地域歧視,他不想她因此事把她推到前頭來,還是他來學習,並指導吧!
會議上,喬父主動攬下了這個麻煩事,其他人都巴不得不沾手,自然沒有意見。
陳東方和喬宜兵照例開了個秋收動員大會,因為要種小麥的關係,這次秋收同樣很趕,不得有一絲鬆懈。
本來比較輕鬆的秋收,也變得異常繁重起來,為了加快速度,喬父依然採用獎勵法。
這個法子,雖然老套,但是好用,收得最快最好的那一組將會有半斤紅糖、兩隻公雞、二十個雞蛋、兩隻兔子的獎勵。
沒取得第一名的隊伍,獎勵將會一次遞減,但起碼保證每個隊伍都會有收穫。
這小組本來就是以家庭為單位組成,對於這個獎勵簡直是欣喜若狂,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拔得頭籌。
其他三個生產隊都已經習慣了四隊的大方,他們也有樣學樣,雖說獎勵很普通,但好歹擺出了他們的態度。
陳東方見狀,為了鼓勵社員們,就說將會請每四個生產隊第一個完成的小組的小孩子騎腳踏車。
陳東方的這個獎勵,孩子們都要高興瘋了,紛紛表示會幫忙,還會督促著家裡人幹活。
高山大隊的社員們忙得熱火朝天,恨不得每個人多長出兩隻手來。
都說秋高氣爽,但也怕秋雨綿綿,只有跟時間才賽跑,才不至於半年的努力都爛在了地裡。
收完水稻,名次也排列出來,喬父當場就把獎勵給發了。即使社員們都很疲憊,也還是打起精神去種小麥。
喬父和喬母商量了許久,因為地勢的關係,高山大隊都是小塊的梯田,播種小麥肯定不如平地上的有優勢。
因此他們取了個喬,犁地不需要像種水稻那般精細,只要犁幾條溝,再用鋤頭稍微整成幾條壟就成,節約時間。
大家都沒種麥子的經驗,對公社幹事說的種植辦法也沒個概念,就全部都按照喬父的辦法來。
經過處理的麥種灑到地裡,加上肥料,再覆蓋上薄薄的一層土,社員們都是種地的老把式,很快就知道該怎麼做。
麥子種完,田間地頭還得弄假的稻草人,還得安排人巡邏,就怕那小麥種子還沒發芽就叫地裡的小動物給禍害了。
好在巡邏這種事半大的孩子都能做,大人們倒是輕鬆不少。
這種麥子相比種水稻確實沒那麼麻煩,起碼對水的需求量沒那麼大,可是讓社員們鬆了一口氣。
秋冬的時候,正是水量最低的時候,即便從小溪裡引流,那水也填不滿所有的水田。
沒多久就下了兩場秋雨,山上的溫度嗖嗖嗖地往下降,冷得不行。
好在水稻都曬得差不多,開始稱重,往公社交公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