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石廳那邊,何章此時的想法與這邊的大師傅們有些微妙的相似。
許問這究竟是忽悠人的,還是認真的?
如果是前者,他忽悠人的水平真的不低,有點離譜;如果是後者……那就更離譜了。
何章將信將疑地跟著他,旁邊兩個小的倒是討論得很熱烈,非常相信許問的樣子。
何章又看了看榮顯穿的衣服,全部都很不起眼,但他卻看得出來,全部都是昂貴的大牌子。
這種出身,他家裡人應該不會讓他跟著一個騙子吧?
連天青雖然那樣說了,但明顯也並沒有打算直接給許問開掛。
他沒有直接把自己的結論告訴許問,而是左顧右盼,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就提醒許問去看。
“這個挺有意思。”
“那個也不錯。”
他這樣一提示,許問就會關注。他現在石木兩科俱已大成,泥水學了一大半,而這三科的內容,他幾乎全部都是在班門世界學的,也就是所謂的“古代”。
這些技藝放到現在,就是真正的傳統技藝,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已經失傳了,另一部分就算流傳到今天,名稱也完全不同。
但許問沒有在意這個,在一個資訊封閉的年代,這種事情太正常了。
於是何章看見的就是,許問幾乎每走一步,就會停下來,拿起手機拍照,然後一邊給旁邊兩個小孩講解,一邊把同樣的內容往手機上登記。
他動作很快,每提交成功,就會發出“叮”的聲音。一路上,叮叮叮的聲音響個不停,幾乎就沒停過。
然而漸漸的,何章卻又想不到這麼多了。
探古活動需要的只有技術的簡介,許問提交的內容也不需要太細,只是一些簡介。
這裡面沒有枯燥的細節,只有最富於想象力、最巧妙的那些部分。
古代工具匱乏、人力有限,這帶給工匠們極大的限制。
在這樣的限制下,工匠們被逼著需要用自己的人力與腦力去解決大量的問題,有很多東西都是不可為而為之。
而極限與極端,常常能爆發出最強烈的光芒。
那是人的美,人的心與思想之美。
走著走著,何章在許問的引導下,沉浸到了這種美里。
很多人走在種宅子裡會產生代入感,通常是代入成生活在這裡的人,想象自己穿行其間,寧靜安祥的樣子。
但何章的沉浸,卻是讓自己代入成了當年建築這幢宅子的工匠,他們絞盡腦汁、螺螄殼裡做道場,怎樣在有限的條件下竭盡全力地發揮。
每一次突破、每一次成功的應用,都會給他帶來無以倫比的成就感,而當看見一座新宅、一座大宅拔地而起,那種滿足感,會是像神一樣吧?
神會造物,人也會造物。
而這時,在他看不見的地方,連天青皺起了眉。
“庸俗。”他環視四周,非常不滿。
許問沒有回答,嘴角卻是微微一翹,聽得笑了起來。
“你笑什麼?”榮顯馬上留意到了,趕緊問,一邊問還一邊東張西望,生怕有什麼自己錯過了的笑點。
“這宅子建於兩百年前,清乾隆時期。時代相對來說比較晚,技術進一步發展,相對比較成熟。所以就技術而言,這宅子是比較成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看看。後面修復它的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儘可能地還原了這些技術。”許問說。
“那它什麼不行?”榮顯非常機靈,第一時間察覺到了他的言外之意。
“你覺得呢?”許問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