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問踏過青草,走到連天青的工作間跟前。
秋意漸起,草葉上銀星點點,到達的時候,許問的腳踝也被打溼了。
一隻白羽黑尾的小鳥從他眼前掠過,落到一邊的樹枝上,用灰色的喙梳理自己的羽毛。許問抬頭看了一會兒鳥,掀開竹簾走了進去。
工作間窗戶敞開,光與風一起鋪了進來,吹起了連天青的頭髮。
連天青渾然無覺,全神貫注地看著面前桌上的東西。
許問悄悄走到他身邊,沒有打擾。
那是一件木雕,是昨天齊嫻拿出來的一個盒子裡裝著的。
更準確的說,這木雕不是“一件”,而是“一塊”。
它是一整件立體木雕上的一部分,並不完整,只能看出是一個老者正在釣魚,周圍還有一些別的景物。這老者姿態悠然,面帶微笑,衣角和頭髮一起被風吹起,非常生動。
單隻看這一部分,就能看得出原本工匠的高超技藝。
連天青把這塊木雕擺在桌上,旁邊放著一張白紙,正在用炭筆在上面勾勒圖形。
許問知道這是在做什麼。
這是修復殘缺物品的第一步:還原造型。
就譬如眼前這個木雕,雖然手藝的確很好,但老者的頭臉軀幹只剩下了一半,釣竿無鉤更無魚,周圍景物只有零星幾片葉子,完全探不清更多的端倪。
許問探頭去看連天青的動作。
連天青先把現在已有的圖形畫在了紙上,一比一的比例,惟妙惟肖,幾乎就是把原本的圖形照搬到了紙上。
關鍵在於,在這個過程裡,他沒有使用任何測量工具,全靠目測,準確度簡直驚人。
許問只是靜靜地看著。
畫完這一部分,真正高難度的工作來了。
木雕剩下的部分全部都是殘缺的,單看已有的部分,你根本猜不出這個木雕做什麼用途,殘缺的部分是什麼樣的。
什麼東西都沒有, 連天青要怎樣進行補充?
連天青換了一支炭筆,開始描摹。
這炭筆許問也用過,它裡面額外新增了一種粉末,顏色偏紅,更容易被擦除。
繪製可能需要修改的圖形時,就要用到它了。
連天青首先畫的是釣魚老者缺失的部分。
現有的木雕只有他的右半張臉,連天青在此基礎上補完了左半邊。
連天青一邊畫一邊開了口:“修補這種事情,好東西比壞東西好做。當然,一般的垃圾,也用不著修補。”
很有連天青風格的開頭,一般來說,這就是他要開始講課了。
許問立刻更專心了一點。
“好師傅好東西,是有規矩的。比如這張臉就做得很講究。左右臉對稱又不完全對稱,每一根肌肉的走向都是按照真人來的,摸清規律,你就知道另外半張臉該怎麼畫了。”
連天青平時少言寡語,但真正上起課來絕不沉默。他一直都是有什麼說什麼,一點想要保留的意思也沒有。
他畫了幾筆,突然停手看了一眼許問,把筆遞給他:“你來試試。”
許問之前學的大多是基本功,做的修的東西都比較簡單,從未涉及過這麼複雜的東西。連天青突然把擔子扔給他,他下意識地開始猶豫。
“這就怕了?不是一年後要二連魁首的嗎?”連天青挑起嘴角嘲諷他,一邊說一邊把筆往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