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新式戰爭,在以前完全就是想都不敢想。
現在想要斷敵方糧道,簡直輕鬆如常。
直到三天之後,成都和永安才雙雙得到巴郡失守的訊息。
這還是蜀漢通訊能力大升了的結果,否則怕是更晚。
巴郡只有幾百守軍,因為它是在後方。
但此地的地理位置卻是極具特殊,水道被斷,蜀漢的糧道也就斷了。
所以,巴郡是必須要搶回來的。
然而,想要搶回巴郡談何容易。若無大軍,這幾乎就不可能。華軍既然敢截後路,必然派遣的是精兵強將。
經此前劍閣一敗,蜀漢軍力大缺。在劉禪血腥鎮壓之下,是將蜀漢幾乎所有的男丁都強徵到了軍中。
但即使如此,蜀漢也僅僅只有十五萬兵馬。
為了抵禦華國大軍,是派遣了十萬大軍前往永安前線。
剩下五萬軍隊,則是保衛蜀郡。
曾經呂布空降拿下鄴城,所以作為蜀漢的都城,一直是派有重兵保護。
所以現在面臨的難題上,是從蜀郡調兵收復巴郡,還是從前線巴東郡調兵回援。
從蜀郡調兵,又害怕呂布另派奇兵攻都城。
從巴東郡調兵,又害怕前線兵力一減,華國大軍便要正面撲上來。
劉禪連開數次朝會,都沒有確定事宜。
在蜀郡的都是蜀漢高官,誰都害怕,不敢輕易從蜀郡派兵。
即使他們明知道前線若失利,蜀郡這點兵馬也保不住他們。
但有兵在旁保護和沒有兵在旁保護的感覺是不同的。
與此同時,蜀漢內部問題也再次暴露了出來。
劉備當政之時,蜀漢就是分作了好幾派。
現在劉備退了位,即使劉禪雄才大略,但劉禪畢竟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小屁孩。
如此,不服劉禪的人,依然一大把。
若不是諸葛亮這些舊臣撐著,劉禪也根本拽不起來。
戰爭當頭,面對華軍咄咄逼勢,許多人都想要投降。
所以,蜀漢內部已經開始亂了。
政令不達,軍令怠慢,完全就是時有發生。
而許多事情,不是血腥鎮壓就行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