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深深呼了口氣,上前指著地圖道:“大軍轉向蕪湖,自蕪湖北上淮南郡。在淮南郡與華國軍展開陸地大戰。以現在華國展現的軍事戰略來看,華國不會在本土作戰。雖然名義上豫州乃華國治地,但廬江郡與淮南郡都在我吳國手中。如此一來,此間大戰必會在淮南郡展開。”
周瑜不是回答打與不打,而是直接告訴眾人軍事戰略。
那麼,其意思如何不明顯,肯定是打啊。
被人狠狠抽了一巴掌,這不打回去,叫什麼話。
而掌管兵馬的大都督主戰,反對派的聲音就弱了下去。
如此一來,孫權當場作出決定,以周瑜之策,大軍轉向淮南郡與呂布陸地作戰。
因為此時的荊州大軍,也已經到了豫州的汝南郡,不出意外,必會與呂布大軍會戰於譙郡。
由於以前呂布大遷人口,這兩郡都是荒涼地帶,也正適合大軍作戰。
雖然淮南郡現在屬於吳國治下,但孫權也管不了這麼多了。
反正淮南郡人口也不多,當地百姓紛紛嚮往隔壁的徐州。
既然心不向吳,愛咋咋的。
東吳的動作自然第一時間反應到了華國軍事總部。
明悟東吳打算之後,龐統也連忙調兵譴將。
除了海軍和水軍留守長江線外,其餘陸地軍隊全部開往淮南郡和譙郡。
此次大戰華國乃是防守,距離近,各種物資運輸,當然是沒什麼壓力。
而反觀東吳和蜀漢,那就完全不是一個樣。
東吳和荊州這裡近,水路多,還稍微好一點。
畢竟這個時代的雲夢澤還在,荊州是有一大片湖泊存在。
而巴蜀這裡的軍隊,那可就真是叫一個慘。
大軍一日行進十來裡,簡直就是根本走不了多少路。
不要覺得這個資料離譜,甚至已經算是相當不錯。
因為大軍只能白日行軍,而且一天至少得做兩噸飯吃吧。
數十萬人吃飯,那得要多少柴火。
而柴火呢,肯定是隻能在野外去砍。
烏煙瘴氣不說,關鍵是慢啊。
你說什麼,煤炭。
呵呵,光運個軍備和糧食都苦不堪言,還能運煤炭!
然後再埋鍋造飯,等吃完飯收拾行李再走幾步,天又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