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底蘊深厚,身在北方但卻並未資助袁紹。因為在司馬氏看來,袁氏根本成不了大業。
所以,司馬氏選擇的是曹操。
但曹氏太強,司馬氏就無法奪權。所以,司馬氏要不斷削弱曹操實力,然後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繼而奪權。
如此,才造就了數十年的三國爭鬥。
而打來打去,最終漢人簡直少得可憐。
雖然這些都是不太考究的猜測,但卻不得不說司馬氏的確在暗中操控著一切。
如若不然,後期司馬氏也不會很輕易就奪走了曹氏江山。
因為跟隨司馬氏的世家,太多太多。沒有利益,誰會跟隨。
正因瞭解這段歷史,所以,這一世,呂布絕不會讓司馬氏再跳出來害人。
然而一下子,呂布就對麾下眾臣產生了猜忌。
龐統和徐庶都是司馬徽的弟子,而陳家數次跳槽背叛舊主,陳宮也同樣有自己的心思。
呂布發現,他丫根沒有一個真正能夠完全信任的文臣。
想來想去,呂布卻是不由得苦笑。
他還沒當皇帝呢,就得了‘總有刁民想害朕’的被迫害妄想症了嗎。
陳宮、陳登、龐統、徐庶都不是姓司馬。而眾人在他這裡,已經位極人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那麼,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反叛他。
雖然他們每個人都有性格大缺陷,或狂傲,或重名重利,但並不妨礙呂布重用他們。
那麼,背叛他的,定是下面的人。
呂布唏出一口氣,不管他給予各世家再多的金錢和利益,也阻擋不了有些世家想要追求權利的野心。
雖然在呂布麾下同樣能夠獲得權力,但都會受到呂布掣肘。
或許,許多世家想要回到大漢時期那種自由自在,當土皇帝的感覺。
而呂布,卻是剝奪了他們的希望。
特別是呂布廣辦學堂,一直以來,都是頂著巨大的反對壓力。
因為人人都學會了認字,人人都懂得了道理,這對世家絕對是巨大的衝擊。
雖然呂布現在給了他們巨大的利益,但並不代表呂布以後不會卸磨殺驢。而且,這些利益能維持多少年,根本不可得知。或許一代,或許兩三代就沒了。因為未來有太多的人能夠取代他們。
那麼,這些都是背叛呂布的理由。
想通這些關節,呂布不由得深深吸氣。
看來他這兩年天天搞研究,已經讓許多人感受不到他的威懾了。
那麼這一次,他不介意多留一些血。
如此一來,他也正好藉機多收回一些土地。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簡直狗屁。
現在大漢土地大半都掌握在世家手中,君王還怎麼治理天下。
乾點啥都要得到士家同意,那還發展個毛線。中央集權,呂布絕對要做到中央集權。
雖然這樣做的後果會導致昏君出,百姓同樣民不聊生,但呂布定會想出控制手段。
因為在這個世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無懈可擊的政權體系。
所以,在他這個時代,中央集權必須絕對。如同當年始皇一般,一言出,四海血流。
而想要一下子收回土地,這絕對不可能。這樣做,只會遭到所有世家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