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絲毫沒有小心的樣子,刀子下去就狠狠的颳了起來。
經過很長時間,銅綠早就和小鼎本身融為一體了,李昊用普通的力量竟然沒有刮下來。
最後李昊稍微使用了一點靈力,之間銅綠慢慢被掛掉很薄的一層,然後落在了桌子上面。
可是這一薄層根本沒什麼用,底下還是看不到任何東西,滿滿的全部是銅綠。
李昊不死心,他不信這塊銅綠沒有一點問題,為什麼別的地方都沒有,僅僅這個地方有呢?
慢慢的十分鐘過去了,李昊發現自己竟然刮掉了有一個硬幣厚度的銅綠了,全部散落在了桌子上面。
此時李昊已經發現了,在這麼厚的銅綠裡面,竟然隱藏了一個圖案,好像一個硬幣一樣,中間還沾染了不少銅綠。
李昊再次用水果刀的尖慢慢把裡面的銅綠給刮掉,又過了十幾分鍾,一個完整的圖案出現在了小鼎上面。
看著圖案,李昊下意識的就唸了出來。
“陳巧生制”
“靠!果然,這個玩意是陳巧生給仿製的,怪不得很多人都鑑定不出來了,以他的技術,肯定是有以假亂真的水平啊!再說了,把這個印章隱藏這麼深,誰能發現才是怪事了。”
也就是李昊,思維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他不懂這些東西,能夠感覺到那處銅綠的彆扭之處。
發現破綻之後,李昊頓時信心大增,差點以為自己的能力失誤了呢。
可是自己把印章給弄出來了,明天不就起不到效果了嗎?和證書上面的可就不一樣了,對方完全有理由說這是李昊仿製的,不是他們賣出去的那一件。
最終,李昊又把桌子上散落的銅綠給覆蓋在印章上面,然後消耗大量的靈力給它融合起來,再次恢復了原裝。
雖然有一些小小的不和諧,但是不仔細看應該是看不出來的。
有了一個很好的開頭之後,李昊信心也比較強大了,緊接著就另外開始檢視別的東西了。
緊接著是一個瓷器,上面標註的是山西汝窯。
汝窯,又稱汝官窯,中國古代著名窯廠,北宋末年在汝州創辦,以其生產地命名。汝窯生產時間持續很短,不久就毀於宋金戰火,因此汝瓷極為罕見,南宋時即有人感嘆難得,後世進一步將其列為北方青瓷之首、五大名窯之冠。
山西汝窯是在清朝開始流行起來的,因為材質的細膩以及造型的優雅和手感的柔軟著名。
山西汝窯和所謂的汝窯是有區別的,以前的汝窯叫做汝官窯,清朝時期的汝窯只是借鑑了南宋時期的製作方法,材料什麼的都有很大的差別。
真正的汝窯流傳在外面的很少,已經屬於國寶這個行列了,但是山西汝窯就比較多了,雖然珍惜,但是距離國寶那個級別還差了一些,不然李昊也不可能花這麼一點錢就買到一個汝窯。
乾隆皇帝是最喜歡汝窯的人之一,當年和珅獻給他一件汝窯,令他龍顏大悅,當場就賞賜黃馬褂,以示自己對汝窯的喜愛。
清朝時期山西汝窯普遍比較小,造型也是比較簡單。比如硯臺,酒杯,還有小型的菸斗之類的。
李昊手裡的這個就是一件酒杯,當初是在知恩堂買下來的,價值一千八百多萬,也是僅次於那個至尊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