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雄國對南鮮國的宣告頗為不滿。
但是利雄國沒有表現出不滿的樣子,至少在外交層面。
今非昔比,由於幾場沒有太多實際利益的戰爭和爆發的次貸危機,利雄國龐大的債務是要“量化寬鬆”由世界各國買單的。再也無法集中財力去打一場戰爭了。尤其是面對禹國這樣的對手。可是戰略需要,必須要讓同盟國為利雄國打一場與禹國的戰爭。這個結論是利雄國著名的智囊機構菲爾普斯研究院集合五百名研究員耗時一年的專項課題論斷。
由於菲爾普斯研究院是利雄國聯邦政府最大的客戶,也由於其一向獨立的研究觀點和預測的準確性蜚聲全球,所以利雄國軍事與戰略觀察室一年前就秘密委託菲爾普斯研究院進行一項特別的研究預測。這個專案代號《風暴》。而另一個絕密的名稱為《禹國的崛起怎樣才會被遏制》。這項研究只有軍方和國務院,總統,中央情報局少數幾個決策人知曉。而禹國王牌特工“燕子”為了探知這個絕密的研究專案,不惜冒著身份被暴露的危險,耗費了半年的時間,終於獲取了《風暴》的藍本。當“燕子”看完這項研究報告後知道禹國危在旦夕。於是以戰時的量子特別傳輸手段,傳送到了禹國的國家安全域性情報中心。
禹國國家情報總監周偉半夜被叫醒告知“量子傳輸終端被啟動”時,他知道一定是發生了什麼重大變故。因為安全域性特別訓令第十二條規定,除非發生重大的危及國家安全的事態及絕密情報才可以啟動“量子傳輸”終端。
讓周偉感到欣慰的是,禹國科學家經過三年的研究,終於發明了量子資訊傳輸手段和裝置。因為利雄國的太空、海洋、地面乃至網際網路的立體情報監視體系非常先進,什麼光纖、無線電密碼都無法保證不被敵人截獲。但是量子傳輸在世界上只有禹國具有且無法擷取和監控。
《風暴》內容震驚了禹國國家安全域性首腦以及軍方首腦。
在第一時間內《風暴》藍本被呈送到中央政治局。緊接著,由軍方情報研究中心,國家安全域性情報研究中心,國務院國際特科情報室等幾個國家絕密情報分析機構聯合了近一百多名專家,對《風暴》的真偽進行了甄別並多角度,多領域的進行了詳盡研究分析。
結論是:戰爭迫在眉睫。
禹國中央軍委連續進行了幾次秘密會議。
軍委研究認為:《風暴》是基於利雄國國家戰略的危局而炮製的對禹作戰計劃。而這個計劃最大的核心點是運用巧實力,在禹國崛起的最關鍵時刻打亂禹國的國家發展步伐。利用禹國周邊國家與禹國有邊界爭端的歷史存在,啟用爭端。利用各種外交、軍事、經濟的手段增大爭端的烈度,但要使爭端烈度被控制在一定範疇內,不能觸發世界性的大戰,更不能把利雄國給拖入戰爭。這樣符合利雄國全球利益和戰略佈局。尤其是當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三大經濟體之間發生戰爭時,利雄國就會自然而然成為貨幣保值和流入的最好安全港。這對於打亂東亞經濟一體化,阻止弱化利雄幣是最好的一個手段。
研究還認為:球國和禹國的和平島爭端是利雄國戰略家們半個世紀前高瞻遠矚埋下的一個鍥子。
這個鍥子現在啟用是利雄國權衡國內國際格局變化而選取的絕好時機。
禹國的戰略家們針對《風暴》的戰爭計劃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是:既然利雄國執意要對禹國下手,那麼爆發烈度可控的區域性戰爭對禹國來說可以變被動為主動。這個被動就是持久以來禹國溫和形象下被肆意操弄的局面,如果在敵對勢力主動發起的這次爭端中,禹國也侷限性,但要乾淨準確的打掉球國的囂張氣焰,來一次展示性的對決,那麼周邊那些蠢蠢欲動的國家乃至利雄國就會收斂膨脹的想法。
問題是,戰爭範圍的可控性是否能如自己所願?還有,對球國的戰爭是否演變成一場持久戰?和平島即便打了回來,長期駐軍是不是最佳的選項?打球國的切入點是他們的海軍還是空軍,抑或是軍事基地?
另一種觀點是:不能單純的把這次戰爭看做區域性性的與球國和平島之爭。既然利雄國唆使那麼多國家來顛覆禹國,那麼禹國應分時序和輕重的教訓這些國家。雖然四處出擊是兵家大忌,但目前禹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實在太惡劣。國內經濟改革的深入並沒有提升政治改革的高度。社會矛盾尖銳。分配不公,貪汙腐化,內需萎靡,等等使執政黨面臨的困局。如果主動的利用這次戰爭可以把本來難以執行的政治改革推進到一個高度,並且可以刺激國內的消費和消化沉積的經濟詬病,提振執政黨的威望。那麼戰爭就不能隨著利雄國的心願進行,而是掌握在禹國的手中。而在國家對外戰略層面,可以瓦解利雄國構建的第一島鏈的束縛,收攏亞洲國家對禹國的向心力。馬六甲困局也同樣需要一次戰爭來徹底贏得被動許久的勝利。
問題是,禹國的戰爭準備怎樣了?面對群狼,先打哪一個?策略是如何制定的?會不會造成烽煙四起的不可控局面?
正當禹國積極的大規模備的戰時候,一個訊息傳達到了禹國國家安全域性北美特科科長蔣仁德耳中:代號“燕子”的禹國潛伏在利雄國最深層的特工,在發出《風暴》機密後的第三天失蹤了。禹國在利雄國的情報網發回的訊息也證明,“燕子”不見了蹤影。
蔣仁德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採取任何手段都要找到燕子。”
利雄國對禹國突然大規模的公開戰備行動非常吃驚。這種吃驚程度不亞於禹國獲得其《風暴》計劃所發生的一切。因為利雄國知道《風暴》計劃肯定洩露了。這樣想在戰術層面進行策略安排或者偷襲和事先無預警的情況下發動的進攻,都變得難以實施了。花費了二千萬利雄幣,用時一年的絕密專案因洩密而變成了另外一種不得不赤膊上陣的局面。利雄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帕庫非常惱火,因為這樣的戰略機密洩露,給國家帶來的損傷實在太大了,他必須立即止損。於是責成內部反間諜部門開始了縝密的調查。
無一例外,每個接觸過《風暴》的人都成為了審查物件。
“燕子”更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