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接著一絲,匯成一縷;一縷縷的又匯成一條,眼看這一條條的灰色氣體就要佔滿整個丹田,就覺得丹田震動了一下:原本除了金丹,幾乎到處都是灰色氣體的丹田,突然有空曠了起來。
金丹還是足球那麼大,懸浮在丹田的正中間,只是此時的旋轉速度明顯快了起來。而這時,丹田的一角,多出了一粒塵埃似的東西。
由於金丹的旋轉加速,金丹表皮排出的灰色氣體已不再是一絲了,而是表皮到處都是一絲絲的灰色氣體往外鑽。瞬間,匯聚成條的灰色氣體再次佔滿丹田,可是這時丹田又是一塵,丹田再次空曠了,而緊挨著剛才丹田裡多出的那一粒塵埃的地方,有多處一粒塵埃。
如此反覆,原本十分充盈的足球大小金丹,隨著大量的灰色氣體流出,又開始蔫了。而就在這時,金丹又開始貪婪的吸取李天所處空間裡的灰濛濛物質,只是它這次不再是一味地吸取,而是一邊旋轉排出雜質,一邊狂利吸取。
大有:十年不開張,開張頂十年的意思。
十年的光陰可不是鬧著玩的,頃刻間,李天的丹田再次被塵埃佔滿,可是他的丹田又是連番震動,丹田詭異在再次空曠了,只是丹田的一角多出了一粒砂石。
接著是第二顆、第三顆······
物換星移,時光流逝。
隨著金丹裡的太玄真氣只增不減,這次不再是灰濛濛的物質充斥整個金丹,而換成了是太玄真氣充斥整個金丹了。只是,太玄清氣沒有那灰濛濛的物質那麼暴虐,而是很溫柔的來回旋轉,想要把金丹在撐得大些。可是足球大小的金丹,已經是實丹後期的狀態了,哪裡還能再大,再大可就是要爆了。
太玄清氣在不停地嘗試過後,好像明白了無法改變金丹的大小,但為了可以能更多的攝取灰濛濛的物質,只好改變自身。於是,清涼涼的太玄清氣開始了自我昇華······
“無量壽福!施主,你這是要把我這裡吸乾不成嗎?”
一直處於“有想、無想”的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李天,聽到聲音這才收起自己的末那識‘恆行心’看去。那他意想不到的是,這說話之人晃晃悠悠,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只是一個灰濛濛的影子。卻不知何時,已然進入了自己的識海。這灰濛濛的人影,並沒有像當初的嫣紅那樣,被識海的大浪掀入識海,這人影竟然高高的懸浮在識海的上空。
“無量天尊!貧道這廂有禮了!不知尊駕闖入我的識海意欲何為?”李天的神識一個閃動,也進入了識海,懸浮在識海的上空,與那灰濛濛的人影遙遙相對。
無量壽福,道門用語,乃祝福善信的一個專用名詞。只是,在華夏的西南地區的方言中‘福’與‘佛’的發音相同,為避免曲解人們將佛教密宗的“無量壽佛”與“無量壽福”混淆,故後來道教統一以“福生無量天尊”作為常尊聖號。平日裡,簡稱‘無量天尊’。
‘天尊’在道號中並不代表任何神,只是將‘無量’一詞升格至最高的意思。
道家,有三無量,即:無量觀(年輕人或者人多的時候用)、無量壽(對長輩用)、無量福(對婦女兒童用)。
綜上所言,無量天尊就是最高尊敬用語。絕不是世間所謠傳的什麼什麼·····意思。
因為,無量天尊只是簡易版的天尊稱號,完整的應該是:“福生無量天尊”。與“度人無量天尊”、“功德無量天尊”,相對應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在後來的截、闡兩教大戰以後,道家統統宣號“福生無量天尊”。再後來,老子傳道,人族鼎盛,如果宣號“道德無量天尊”,總讓人覺得對諸天神明不敬。故“無量天尊”流轉於人族華夏大地。
一聽宣號,李天便知曉此人絕不是此須彌界的人,更不是他們華夏子孫。於是,一副如臨大敵模樣,站得遠遠地,唯恐此灰濛濛人影搞什麼突襲。
“無量天尊?你這是什麼意思?你不是這須彌界的人嗎?”那人影並沒有回答李天的問題,而是狐疑於李天的宣號。
“貧道陰差陽錯誤入此須彌界久已。”在回答了此人影的問話後,李天繼續追問:“還請問道兄闖入我的識海,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