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氏歷代嫡系所出均是以男子為多,很少有女兒,因此雲氏但凡有嫡女出生都會受到特別的喜愛。雲家自從成為東玥雲伯侯府開始,雲氏嫡系僅出了兩個女兒,而這兩個女兒最後都嫁給了皇家,成為後宮眾多嬪妃中的一位。
雲老侯爺,名雲錦凡,是東玥雲伯侯府第六代侯爺,除了正房雲伯侯夫人,也納了幾房姨娘,一生共有八個兒子,三個女兒。但除了正房所出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他人都已經分離出去,成了雲氏家族的旁支。
雲老侯爺的嫡子正是雲陌息的父親與叔父,雲蒼柏與雲蒼松,嫡女雲羽蝶則是千承玥的生母,於十八歲進宮被先帝冊封為良妃。
雲羽蝶當年是東玥有名的才女,不僅人長的美若天仙,清晰脫俗,才華也是豔壓群芳,官家小姐之中無人能及,是眾多官閥子弟的夢中情人,人人都想將其迎娶回家。先帝自然也是雲羽蝶眾多愛慕者之一,對其是一見鍾情,墜入愛河無法自拔。終於在雲羽蝶年滿十八之計,下旨納其為妃,賜封號良妃,居關雎宮。
雲羽蝶進宮後,受到先帝專寵。先帝夜夜留宿關雎宮,時常不早朝,從此很長一段時間內再也不在臨幸其他嬪妃,直到後宮怨念四起,活顏禍水流言蜚語傳遍整個翼城。當時不止後宮,就連朝堂之上也滿是指責的言論,更有大臣直指雲羽蝶是妖女,要先帝將其賜死。就算雲伯侯府再有勢力也無法將言論壓下,況且當年的雲老侯爺根本就不想將輿論壓制住,而是任憑其自由發展,除非雲羽蝶真的面臨性命之憂。
從此之後,先帝不再夜夜留宿關雎宮,按時早朝,處理朝政,但其對雲羽蝶的寵愛程度依舊不變。
雲羽蝶進宮第三年,為先帝誕下一子,先帝賜名承玥。玥,是東玥的國號,先帝賜其與國同名,可見對雲羽蝶之子的喜愛程度遠遠超過任何一個皇子。當時聖旨一出,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後宮以皇后為首的各大嬪妃的家族聯名上奏請求先帝收回成命,否則他們將以死明志,以表其決心。
先帝原本並未理會百官所奏,但後來事情越鬧越大,有兩名言官真的撞死在大殿之上,先帝無奈之下便想了個解決之法,下了另一道聖旨。
聖旨言,朕乃天子之,朕的兒子同貴為天之子,是人中之龍。朕賜名‘玥’,是表達父親對兒子的喜愛與期待。‘玥’雖為我國國號,但朕之子、天之子自然能夠擔當起此名號,故朕賜名承玥。天子之言,一諾千金,聖旨已出,豈有收回之理?朕膝下不止承玥一子,其他皇子朕同樣疼愛,同樣對其有所期許。今皇后之子,承珏天資聰慧,勤奮好學,雖只有五歲幼齡,卻深得各位太傅誇讚,認為其日後定有非凡成就。作為皇長子,承珏的表現,也深得朕心。故,朕決定冊封皇后之子千承珏為東玥太子,望各位太傅能夠給東玥培養出一位優秀的儲君,望百官能夠監督太子之言行。
此聖旨一處,各方言論立即平息。這道聖旨不僅表明了先帝不會收回賜名的決心,更給了皇后一方夢寐以求的利益,他們自然不再幹預此事。
其他嬪妃雖有不甘,可她們也知道,再繼續下去便是得罪皇帝、皇后以及雲伯侯府三方勢力,因此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至於其他的官員,畢竟他們也不是真的想死,而能夠以死明志的人已經死了,可結果呢?皇帝並沒有收回成命。見到先帝心意已決後,他們也紛紛識趣的閉嘴,不再反對。
這一場風波,最終以冊封皇后之子千承珏為太子而得以平息。
雲羽蝶入宮二十四年後病逝,先帝下旨以皇貴妃的之禮厚葬於皇陵。雲羽蝶之死,先帝痛心疾首,終日鬱鬱寡歡,晚上時常做噩夢,睡不安生。日子久了,先帝的身體越來越差,終於在雲羽蝶死後的第三年駕崩。
先帝遺詔,命太子千承珏繼承皇位。賜玥王爺千承玥免跪特權——可免跪繼承帝位之人,婚娶特權——可自行決定玥王妃人選,其可自行選擇留在皇城,或返回封地武原。將已逝良妃之墓與朕合葬,後世之人不得打擾,不得以任何名義更改。
從這封詔書上可以看出,先帝對雲羽蝶母子的寵愛已不是一般的深。雲羽蝶母子雖一生深得先帝厚愛,卻同樣因此樹立了不少敵人,其中以皇后母子三人為代表。
……
雲伯侯府在雲陌息這一代嫡系中並沒有姐妹,但云蒼松的二姨娘膝下養有一女,取名雲瑾蘭,如今已有二八年華,樣貌生的亭亭玉立,性格卻有些刁蠻任性。
雲瑾蘭為雲伯侯府五小姐,雖是偏房所生,卻深得雲蒼松喜愛,其大哥雲蘇對其也是寵愛有加。
雲瑾蘭心中藏了一個近十三年的秘密,從未與人訴說。
自小,雲瑾蘭就喜歡上了自己的四哥——雲陌息。於是,雲瑾蘭的成長史就是追著雲陌息身後跑,大家都認為雲陌息這副天生吸引女性的容顏,也惹得自家妹妹喜愛。不過,他們都認為這種喜愛是單純的妹妹對哥哥的喜愛,只有雲瑾蘭自己知曉自己的心思,其對雲陌息的感情並非兄妹這般簡單。
雖說妹妹愛上哥哥有違天理,但她卻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況且雲陌息只是她的堂哥,自古堂兄妹喜結連理的比比皆是,她雲瑾蘭又有何不可?
性子冷淡的雲陌息起初並不願搭理這個特別粘人的小丫頭,甚至討厭對方經常出現在自己的視線裡,所以他平日裡對於雲瑾蘭能避開就儘量避開,避不開的也選擇視而不見,可雲瑾蘭面對雲陌息的無視卻從未放棄。
不論是雲瑾蘭穿著新衣裳追著雲陌息身後一直喚著‘四哥’,還是雲瑾蘭精心準備的各種糕點、禮物,再或者雲瑾蘭追著雲陌息背誦名家詩篇,以及抱著一把琴在竹青院外彈奏新學的曲子等等,雲瑾蘭做的所有想要引起雲陌息注意的行動都直接被忽視。
在外人看來,雲瑾蘭是越挫越勇,意志堅決。可他們卻不知,一次次的被無視,一次次的被留在原地只能望著那一抹白色的身影越來越小,一次次擦肩而過卻從來沒有對視過,甚至一個餘光都沒有,面對這些,雲瑾蘭也曾私下傷心痛哭過多次。她也曾告訴自己應該放棄,也曾多次暗自收拾好心情打算放下,卻終究抵不過再次見面時對方的光彩奪目。雲陌息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了她的心絃,讓她無法自拔。
日子就這樣過了兩年有餘。第三年,一個夏季夜晚改變了這種狀態。
那一日,雲陌息不知因何事惹得雲老侯爺大怒,被罰站在烈日地下酷曬,並且發話,誰求情便與其一起受罰,一個人求情就多站一個時辰,兩個人求情就多站兩個時辰。
雲陌息站在院子裡,從中午到晚上,整整五個時辰,一聲不吭,滴水未進,只要雲老侯爺沒有收回命令,他便一直倔強的站著,也不服軟。
戌時末,雲瑾蘭不知怎麼偷偷溜進了雲老侯爺的院子,手中還捧著雲陌息最愛吃的栗子糕。
雲瑾蘭將栗子糕遞給雲陌息,但云陌息仍舊紋絲不動的站著,並未理會她。雲瑾蘭見雲陌息嘴唇乾裂,面色慘白,心裡又急又擔心。最後別無他法的她,撲通一聲跪在雲老侯爺的門前,不斷磕頭,請求雲老侯爺饒了她的四哥。
雲瑾蘭雖深得雲蒼松的喜愛,雲老侯爺對其卻沒有特別的寵愛。在雲老侯爺心裡,雖也認可她是自己的孫女,卻也僅此而已。對於雲老侯爺對自己的態度,雲瑾蘭從小便心知肚明,所以她知道只有用這種辦法才有可能讓對方放過她的四哥。因為她的撒嬌與眼淚對雲老侯爺都無用。
雲瑾蘭一遍一遍的磕頭,力道絲毫不敢馬虎,不一會她就已經皮綻肉破,血肉模糊,她卻倔強的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這次雲陌息終於對她的行為有了反應,開口阻止,但云瑾蘭卻並未聽話,仍然不停的磕頭。雲陌息心裡就算再冷漠,此刻也動容了,他無法看著一個小女孩為了替自己求情而頭破血流,最終他不甘的屈服了,向雲老侯爺認了錯。
離開雲老侯爺的院子後,雲陌息將雲瑾蘭帶回了自己的竹青院,並親自給對方上藥,又親自將她送回二姨娘的住處。
從此以後,雲陌息對雲瑾蘭雖然不熱情,卻也認可了她這個堂妹,不再視而不見,甚至會偶爾指導其功課,耐著性子與其對弈,並且同意對方可以隨意進入竹青院。
那年雲陌息十二歲,雲瑾蘭六歲。如今十年過去,雲瑾蘭對雲陌息的愛慕之情只增不減。而云陌息自從那次事件後態度雖然有了轉變,卻始終對其保持著幾分疏離,這個狀態十年如一日,不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