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也就是說,哪怕朱瞻基以後登基了,每日也會想著多玩玩,而不是一天到晚處理政務。
他既然想玩,那政事誰來處理?當然是他們這些文臣了。
所以聽到這段話,所有人原本對朱瞻基還有些疏離,但是現在全部變的火熱了起來。
在今天之前,朱瞻基因為喜歡奇技淫巧,因為不重視儒家,還遭到了許多非議,但是現在在他願意“放權”的時候,這些缺點全部不見了,變成了優點。
你不喜歡儒家沒有關係,只要肯放權給我們,讓我們有更大的舞臺來實現人生抱負,你就是好的,你就是對的。
看到眾人的神色,朱瞻基的心裡也暗笑了起來,這些人還真的是好忽悠啊。他們恐怕也想不到,自己這個太孫從現在開始就在忽悠他們。
只要今天的話傳了出去,朱瞻基相信,整個朝堂,沒有任何一個人不希望他登基,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會支援他。
勳貴,武將們支援他是因為早就形成了同盟,內監們支援他,是因為他比朱高熾更能給內監帶來利益。
現在文臣們只要改變了對他的態度,還會有誰不支援他呢?
在這樣的氣氛裡,眾人自然是好話不要錢地往外拋,朱瞻基與一東宮屬臣相談甚歡。
朱高熾現在也徹底明白了過來,覺得自己的擔憂真的是杞人憂天啊!
他還想緩和一下兒子與文臣之間的關係,可是兒子的一句話,就比他要說十句還管用。
而且朱瞻基的話也符合他的定位,因為他自己也覺得,皇帝不需要事事插手,只需要控制大局,更多的事務讓文臣去處理就好了。
而朱瞻基從詹士府離開的時候,他的話就已經透過無數的人的口,口口相傳,在文臣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沒有陰謀,沒有陷阱,一切都是因為皇上老了,加上要西征精力不濟,所以才會放權。
而原本反對西征的這些文臣們,現在一個個恨不得過了年,皇上就去西征,好讓他們有更大的空間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他們反對西征,是因為耗資太甚,傷及國本。
西征帖木兒國,不僅要派一支更大的艦隊出海,絕大部分耗費都在西北。
從海上出發雖然遠,但是所有的物資都能裝上船,不需要徵用民夫,節省了無數人力物力。
大明現在有一級,二級戰艦近三千艘,大型寶船四百艘,千石以下小型舟船超過一萬艘。
如果只是海戰,大明可以組織兩三百萬大軍都無所謂。
但是,只是從海上是傷及不了帖木兒國的國本的,要想竟全功,必須從陸地上也要出征,南北夾擊。
從應天府到西北就是五千裡,然後從西北征略吐魯番國,奕力把裡國,還要跟金帳汗國,東察哈臺汗國打交道,才能抵達帖木兒國北方首都撒馬爾罕。
這超過萬里的長征,需要動用的民夫就要幾十萬,大軍幾十萬,在路上耽擱一年有餘。
上百萬人一兩年的消耗,是一個巨大負擔,雖然大明現在已經修通了到西北的水泥路,出征速度快了許多,可是出了嘉峪關呢?
還有幾十萬軍馬的糧草配送,這可比北征韃靼要遠的多了,消耗也更多。
朱棣雖然準備了三年,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但是文臣們依舊反對這個計劃,主要原因就是得不償失。
但是現在,他們不在乎了,反正損失的不是他們。徵用的是普通百姓,花的也是朝廷的銀子,皇上的銀子。
還能借著這個機會讓皇上出去兩三年,他不在國內,這國內可就是他們說了算啊!
不管到時候仗打贏了,還是打輸了,他們都是贏家。
當然,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統一起來思想,這些文臣們在聽了朱瞻基的話以後,沒有了後顧之憂,更加積極地開始了串聯,想要競爭這個議長的職位。
在皇宮內,朱棣服了止痛散,這藥雖然藥效不錯,但是服用了比較嗜睡。
等他醒來,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然後他就看到了錦衣衛彙報上來的情報,他忍不住詫異地自言自語道:“僅僅因為瞻基的一句話,現在大臣們都支援朕西征了?”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