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有人開口說道:“大汗,明軍所為的,不過是也先而已。”
“臣建議,可以派人去向明軍求和,我們願意交出也先,只求明軍能夠退兵!”
這話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反駁。
“都什麼時候了,竟然那還想著和明軍求和。”
“之前他們派來信使的時候你們也聽到了,他們要的不僅僅是也先,還要我們汗國投降。”
“這是我們的祖先拋頭顱灑熱血才建立起來的汗國,豈可予以大明。”
“求和是行不通的。”
“不求和還能怎麼辦?明軍的戰力你們也看到了,根本不是我們能打得過的。”
“他們只用了兩三萬人就佔領了我們大片的疆域,現在更是馬上就要攻破我們的都城了。”
“求和,起碼還有一條活路。”
主和派大聲反駁道。
“西面沒有明軍,大不了我們從西面撤退。”
“哼,說得輕巧。”
“明軍圍三缺一的戰術我不信你們看不明白。”
“西面看起來是一條活路,但實際上和死路沒什麼區別。”
“只要我們從西面逃出城,明軍的伏兵馬上就會殺出來。”
“沒有城牆的阻擋,我們拿什麼對付明軍的騎兵?”
“明軍有騎兵,我們難道就沒有騎兵嗎?”
“論馬背上的功夫,我們的勇士可不輸明軍。”
“若是在平時,我們的騎兵確實可以和明軍一戰,但是此刻我軍士氣不振,戰力大減,根本沒辦法與明軍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