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床榻上的蠶絲被和枕頭都給扔到了地上。
下一刻,就在床頭找到了青銅鳳鳥。
他拿給媳婦兒看。
“看,這不是?”
太子妃張氏滿臉不可思議。
這時朱高熾盯著手中的青銅鳳鳥,緩緩坐在床榻上。
“我爹,他真來過!”
他呆呆的呢喃。
情緒卻是再也控制不住,就這樣抽泣了起來。
“爹……”
……
楊軒按照朱棣的交代,接管了大軍。
小老二和小老三也沒有趁機率軍奪權篡位。
他們和一眾將領在盔甲外面穿著素衣,普通士卒腰間綁著白帶。
白綾掛在旗杆上,一路撒著紙錢。
帶著朱棣的棺槨,往京師走去。
九月初,他們終於回來了。
已經提前收到通知的朱高熾領著文武百官,身著孝衣,出城三十里迎接。
護送朱棣的棺槨至已經佈置好的靈堂。
京城哭聲一片。
楊軒當眾宣讀朱棣遺旨,太子朱高熾靈前繼位。
人群中,小老二和小老三面色複雜。
一抹不甘,自小老二的眼底一閃而過。
朱高熾為朱棣上諡號“啟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葬於長陵,與徐皇后合葬!
《永樂大典》原本陪葬。
…
朱棣走了,他不是一個好人,但卻是一個好皇帝。
他這一生,犯過錯,也立過功。
但功績遠遠大於過錯。
千秋後人會記得這個宵衣旰食,爬冰臥雪,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的永樂大帝。
他叫朱棣,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一個…想要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兒子。
……
第三卷完了,心裡空蕩蕩的,以後和楊軒鬥嘴的人沒有了,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又揹負了一個承諾。
下一卷仁宣篇篇幅應該沒這麼長了,可能幾十章就結束了。
以後的番外裡,朱棣能親眼看到朱高熾的登基大典,彌補這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