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楊軒愣了一下。
“就是他啊!”讀書人指著前方告示下的少年,說道。
聽到這話,楊軒不由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了過去。
“他就是于謙?”
楊軒記得前世上學時學過一首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的作者好像就叫于謙,明代人。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眼前的少年。
來到這個世界幾十年,他的記憶已經開始模糊。
除了幾個記憶深刻的歷史人物之外,大多都已經忘的差不多了。
再加上他本來就不怎麼了解歷史。
所以對於明清歷史,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
至於近代歷史,不敢忘,也不能忘。
“這位老爺莫非不認識?”讀書人見到楊軒的反應,問道。
“不認識,不過聽說過一個同名之人。”
楊軒搖搖頭,道。
“這位兄臺,可否與在下說說這個于謙?”楊軒請教道。
“可以。”這名讀書人也是沒有拒絕。
楊軒的氣質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與這樣的人交惡並不划算。
反正只是閒聊幾句,也不耽誤什麼。
於家在當地並不是什麼沒有名氣的家族,還是有不少人瞭解的。
“于謙祖上曾任杭//州路大總管,其祖父在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後來致仕回鄉。”
“其父親隱居家鄉,並沒有出仕。”
“兒子于謙出生後,便全心教育子嗣。”
“於家一直供奉著文天祥的畫像牌位,據說于謙出生的時候,文丞相還給他父親託夢了呢!”
“也是因此,他的父親才給他取名為謙。”
這名讀書人說了不少,楊軒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甚至就連鐵鉉也被吸引了。
“多謝兄臺告知,小小謝禮,不成敬意。”楊軒掏出一張銀票,塞到讀書人的手中,笑道。
“使不得使不得,在下也只是說了些大家都知道的事。”
“怎當得起如此謝意。”
讀書人連連推辭。
“我看你是個讀書人,難道就沒有想過考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