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偉的阿爾卑斯山脈連綿起伏,聳立在帝國西北方,最低的山坳海拔兩千多米,最高的山峰七千多米。
山脈的西側是渺無人煙的沙漠,東側則是餘脈蔓延出來的高原北方血巖。
天然的地理因素使然,在那場針對亞人族部落滅絕大戰之後,人類帝國沿著阿爾卑斯山脈的丘陵地帶分封了六位領主,充當監視與防備亞人族部落入侵帝國的前哨。
伊頓男爵領便是其一。
不過,如今伊頓家族的爵位已經變成了子爵。
而且家族的領地,也成為了人類帝國在阿爾卑斯山脈南麓唯一倖存的領地。
其中緣由,還得從那場戰事休止後說起。
卻說,當那場戰事結束後,亞人族部落便在北方血巖紮根了下來。
惡劣的環境讓他們果腹艱難、無比思念先祖故地的豐饒,也讓差點被滅族的仇恨日復一日變得刻骨銘心。
數十年後,他們終於適應了這片貧瘠的土地。
也在無數貪婪商人送來源源不斷物質的“友好”幫助下,重建了家園。
隨之而來的,自然是那顆刻在骨子裡的、向人類帝國復仇的種子開始破土萌芽,於瞬息間便成長為參天大樹。
飽含怒火的嗜血號角,祭司向先祖獻祭的戰鼓聲,每一年都要震落高山的積雪。
那時,人類帝國已經將大部分兵力部署在西南恐怖之澤與北方草原邊界,守備著蛇人族與半人馬,沒有了再一次對亞人族部落發起滅族之戰的齊心協力。
而那些領地不在西北丘陵的領主們,同樣對此熟視無睹。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嘛。
亞人族部落發起復仇之戰,與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又不是入侵自己的領地!
更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不利!
相反,要是帝國西北方的那些領主被亞人族部落攻殺了、領地被奪走了,對他們更有利呢!
因為到了那時候,他們就可以在帝國的旗幟下,讓沒有繼承權的子侄後輩領兵去將這些領地奪回來,以參戰與收復帝國領土的功勞,讓家族再被賜予一個爵位與再多分封一塊領地。
不過,他們的期盼落空了。
早就元氣大傷的亞人族部落,只是頻繁劫掠阿爾卑斯山脈南麓丘陵地帶的前哨,並沒有入侵後方平原領地的實力。
又或者說,亞人族部落迫不及待發動戰爭,並沒有指望著能一戰奪回先祖故地。
人類半神還活著呢!
才建立數十年的人類帝國,還沒有腐朽到分崩離析的地步。
帝國中樞沒有派遣軍團來戰,只是事發突然,一時之間沒有可調遣的兵力而已。
亞人族部落都知道,若是僅僅出兵劫掠西北丘陵的領主、沒有深入帝國的腹地、沒有對人類帝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那麼,人類帝國與半神就會將此戰當成邊疆的小衝突。
但若是他們越過了丘陵地帶深入西北平原,觸及了人類帝國的底線,人類半神並不介意親自率領軍隊來將他們徹底抹殺、永絕後患!
所以,在多重因素下,這場由亞人族部落發起的戰事,斷斷續續的持續了近百年。
戰爭拉鋸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南麓丘陵地帶的領主們,每一年播種的糧食與儲存的物資都要被亞人族部落劫走一些。無休止的戰爭讓農夫相繼逃亡、領地日益荒蕪,領主的生活變得異常窘迫。
而亞人族部落同樣不好過。
每一年,他們都有族人死在劫掠中。
而且隨著這些領地日益荒蕪、部落族人戰死日益增多,他們的劫掠行為開始變成得不償失。
事情的轉機,來自伊頓家族。
那時,剛剛三十歲的麥克·伊頓,繼承爵位成為了第五任伊頓男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