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話瞬間就讓景泰帝的心情陰轉晴,他站起身來面朝著洶湧黃河負手而立:“是啊,朕要天下人都知道,朕絕不會放下子民。”
他這下直接給裝起來了,但他是皇帝他最大,他說的算,沒必要跟他計較。
實際上真正做事情的人是誰大家心中都有數,夏道生同協預估運籌帷幄,單雄信統兵調遣迅捷如風,王卓恆認真細緻安置賑派,皇帝就是來露個臉,他都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不過也無所謂了,他畢竟是皇帝,能來就已經是很好了,而且聽說最近一段時間朝堂內風雲動盪,他不回去還賴在這不走的大概也是為了避避風頭。
想來也是,他一個新帝上來就肅清朝堂傳出去不好看也不好聽,但讓下頭的人自己咬,咬完他再回去主持大局,到時候雙方各打五十大板,事情也就平息了,他不光達到了目的而且還落下了好名聲。
不過卓恆透過這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位皇帝實在不像是有什麼大智慧大謀略的人,估計這個手段還是因為他背後有高人。
只是他身後的高人太神秘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知道究竟是誰,夏道生也不知道。
不過也沒關係,夏林走前就給卓恆說過,如果不能超越當下制定的方案和計劃,就沒人能奪這個權,可如果有超越當下方案和計劃的內容出現,那被奪走了這個權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終究會走上他們要走的路線,這反而會加快他們的進度。
所以當下卓恆其實是很安心也很有底氣的。
景泰帝在卓恆的安排下先是對官兵進行了慰問,皇帝勞軍這個名正言順,他花錢勞軍,當兵的快樂,當皇帝的也有了情緒價值,他甚至還抱怨這次帶的太少,直接讓人回去找獨孤寒借了一筆錢說過兩天再勞一次。
接著他又走訪了不少災民的安置點,帶了各種物資過去。普通人什麼時候見過皇帝親自慰問的,那一通山呼萬歲可把景泰帝給喊美了,頓時那裝逼的毛病就又上來了。
這就跟去洗腳城時技師說一句“老闆,我幹了這麼多年,你是第一個讓我動心的客人”之後哐哐加了八個鍾一樣,景泰帝又問獨孤寒借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發吃的,必須吃!都給我吃!
而後的幾天,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受災的百姓因為食物太多實在吃不下而只能選擇眼珠子看著它發臭的奇觀。
孩子氣,情緒化且帶著幾分浪漫主義色彩,夏林對景泰帝評價的含金量還在上升,這會兒要有心理學研究的話,景泰帝百分百要被安排到兒童心理學裡頭去的,見不得哄,一鬨就上鉤。
然而景泰帝的孩子氣傳到了另外一頭事情可就不一樣了,這不是綠林軍在跟北部的各大世家對峙麼,都是河南道之內都遭災了,但這邊的場景就顯得有點慘了,大量的百姓遭災,他們在聽聞皇帝在南邊賑災之後,攜家帶口就要往那邊跑。
一夜之間數量如同過江之鯽,抓根本抓不完,但若是這般放縱就只能落下一個十室九空的樣子,那等水患過去,這邊器都沒了,對面可就沒啥好投鼠忌器了。
所以在南邊的逼迫下,北方的大族也只能捏著鼻子開倉放糧給那些窮鬼吃,這才算是勉強維持住了局面。
但這樣還不算完,皇帝突然來這麼一手,糟糕的東西可是太糟糕了,他們治下的百姓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所以北方大族只能再次提高了賑災標準。
光提高百姓的還不行,他們下頭軍隊聽聞綠林軍的待遇,這眼看就要譁變了。北方大族忍著眼淚開始提高兵丁待遇……
這待遇一提起來,他們的資源消耗就變得極快,原本足夠對峙三五年,現在可能就夠一年甚至更短。
但如果是這樣還好,關鍵還不止是這樣,對面傳來訊息說水退到哪裡,綠林軍就把家園重建到哪裡。
沒完了是吧!
下頭數百萬人,數百萬張嘴巴數百萬隻眼睛,就這麼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幹或者不幹,那是一個事關生死的難題。
咬咬牙,幹了!
於是雙方的對峙變成了一種奇怪的方式,減稅!加錢!重建家園!然而建材怎麼辦?糧食哪裡搞?
只能買了。
買誰的?誰還有多的?這會兒江南道的商人找上門了,相對便宜的糧食和簡直良心價的建材就擺在這裡了……
一時之間,黃河兩岸,重建家園的號子聲此起彼伏,誰也不服誰,就是對著幹。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堂和住房,會提高你們的酬勞,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卓恆在為綠林軍的軍官們唸完這句話之後將《燎原》放在桌上:“現在我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句話的意思,並結合當下的情況為大夥一一對應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