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咱們算一卦不就得了。”周有福無所謂道。
“此刻天機未到,不可洞悉啊,老弟。”褚亭長給老周斟了一杯酒道,暫時只能如此敷衍一下了,他要真能掐會算,還用這麼著急上火?
攻擊部隊暫時停下,褚亭長眼看天快黑了,眼下應該避免在無情報支援的情況下,進入巷戰。一晚上會有多少敵人透過鐵路運過來,他不知道,419什麼時候再次出現,他也不知道,總之拖延下去,情況堪憂了。
第二天,第5軍又在其餘地段對日軍發起了強大攻勢,但是日軍仍然依託清邁固守,沒有反擊的打算。這兩天的進攻,第5軍損失了50輛坦克,好在大部分是*造成的損失,車輛可以回收後簡單修復恢復戰鬥力。不過此消彼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徐衝那裡也一直沒有可靠的,足夠撬動局面的情報送來。徐衝是野外偽裝高手,優秀偵察兵,但是不足以混進城內偵察,這是他的侷限性。當初419離開時,留下的兩個人——徐沖和馬強都,能力重疊,都不會說日語。
林秀軒和秦小蘇坐在慢吞吞的火車上,焦急地等待到達目的地——清邁。
36小時內,火車走走停停,移動了大約270公里,距離目的地還有三分之一的路痴。林從不斷的會車、讓車動作中,可以感受到,這條單線鐵路的運力已經到達極致了。這列應付盟軍空襲的晝間火車,一到下午4點就不能走,一晚上就停在車站,其他隱蔽配線上的軍用列車會偷偷出來向北方區。
即使在白天,日軍也會縫插針使用鐵路,而這列火車也只能靠邊站,它的作用其實就是矇騙盟國空軍。可車上幾百名49旅團計程車兵,也非前線急需的兵力。
火車再次停靠在車站邊岔線上,距離主線不遠,林秀軒可以遠遠看到呼嘯而過的日軍軍列,大約每40分鐘過一班,這樣運輸密度,怕是褚亭長很快就要吃不消了。
雖然只是單線鐵路,但是這條鐵路的效率已經挖掘到了極致,運送重武器的列車和送回傷兵的列車,在同一條鐵路線上往來無阻,排程自如,這還得加上盟軍空襲造成的臨時停車,整修。某種程度上,必須佩服日本人的侵略效率。
經林秀軒過去兩天,已經觀察到擔任訊號和扳倒工作的,都是日本鐵道部隊,除了加煤、加水這樣的簡單活兒,站臺上就見不到幾個本地人。預料值班室內控制訊號和排程的必然也是日本人。
看起來日本人對泰國鐵路鑽研很深。這樣的運輸效率不是一班粗放控制能做到的,他們應該是使用了一套集中式的訊號排程系統。表面上還在用壁板式訊號機以及人工扳道,但是控制一定是可靠的,要不然單線鐵路一定亂套。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算是最先進的鐵路管制系統了。
一路上,他還觀察到很多路基邊,來不及填埋的彈坑,看到日本工兵在附近拆除未爆彈的引信,看到曠野裡被擊落的盟軍飛機;看到日本鐵道部隊和隱藏在沿途村落裡的備用鐵軌,隨時待命觸動,修復被炸燬的路基重新鋪設鐵路。他還看到,日本人將被俘美英飛行員拉出來遊街,日本憲兵故意放縱本地人毆打這些戰俘,直到他們被打的頭破血流。
林還沒有與褚亭長建立通訊,但是他可以猜到褚亭長目前最害怕的,一定就是這條鐵路線,這從美軍不惜代價的晝間轟炸可以看出。但是晝間的轟炸顯然是不夠的。因為日軍鐵路部隊的效率是極高的。即使在燈光管制的深夜,林也可以透過停靠站臺的列車震動,判斷鐵路的繁忙程度,可以想象,大量的支援正源源不斷送到北方。
如此複雜的運輸排程,一定是基於可靠的電報訊號。這些訊號不大可能是透過無線電傳輸,因為無線電會暴露車次,進而被盟軍算出運力。所以一定是透過鐵軌附近的通訊電纜。
他突然想到一個主意,只要在電纜上動一些手腳,讓兩列火車撞一下,就能最大程度低破壞敵人的運輸效率。倒不是撞毀兩列火車造成直接損失有多大,而是日本人需要排查整條線路,以排除隱患,所浪費的時間。如果一直髮現不了問題,日本人必須將車次和速度,降下來至少一半,也就是說,運力減低四分之三,這才是對褚副艇長最大的支援。遠比上百架的轟炸機更加強大。
當然做到這些,需要相當的專業水平,所幸,秦小蘇在這裡。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秦小蘇,林覺得,在419沒有到達指定位置前,小組過早接近戰區,能起的作用也有限,不如先把敵人鐵路攪和一個天翻地覆。秦小蘇覺得可行,唯一的問題是電纜深埋地下,上方蓋著幾噸重的碎石,需要大型機械才能挖到。
第三天,火車又在白天的走走停停慢慢向北方去,下午才靠上站臺,距離目的地還有50公里。
凶神惡煞搬的日本憲兵闖了上來,同時用蹩腳的泰語和漢語唸了一份憲兵隊通知書,限車上所有人5分鐘內下車,因為列車被徵用了。
乘客們哪兒敢拖延,趕緊帶著行李下車。根本沒到5分鐘,帶著白箍,輪著木棍的日本兵就衝上車,見人就打。
林秀軒和秦小蘇拎著破皮箱下了車,他們在日本人呼喝中,趕緊離開了月臺。林秀軒路過值班室時,裡面日本人正揮汗如雨忙著準備夜間集中運輸,他用藏在箱子裡的攝像機,拍攝了掛在牆上的本管段內排程控制圖。
上面畫著一個個閉合區間以及配置的訊號裝置。當然實際上也不用拍,秦小蘇路過時瞄了一眼,大致明白他們是怎麼運作的。日本人將這條鐵路榨出油來,造成了車次過密,冗餘過小的潛在威脅。現在只需要訊號系統上玩一些花樣,就可夠他們喝一壺的,而且很難找到問題源頭。
兩人跟著唉聲嘆氣的難民,一路躲到附近樹林裡,就這麼坐等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