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長,我覺得此計劃表面上並無不妥,但是最大的的問題,恰恰也在於太過求穩,求妥。”
戴安瀾並打算藏著掖著,直接說出了想法。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在於,這裡大部分到過緬南的職業軍人,都不贊同老蔣的激進設想,認為在這裡消耗兵力,除了給英美解套,沒有戰略上的價值,尤其在日艦隊封鎖仰光後更是如此,但是戴安瀾卻一直都不反對。
“求妥也不行?此話怎講?”
“戰場形勢多變,太過求穩反易受其制,將計劃定到一兩個月後,等到我們萬事齊備了,日寇那邊豈不是也準備穩妥了?”
“話雖如此,但是貿然進兵,乃是兵家大忌啊。”
“嶽武穆說過,戰而後陣,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日軍參謀部運籌能力實在我之上,計劃拖延日久,難保不會洞悉我方決心不足,實施各個擊破策略;歷數抗戰以來之大小會戰,凡出奇兵,或還有勝算;若以結硬寨,打呆仗之內戰思路,應對日軍的,哪一次不是被日本陸軍臨陣多變之戰術瓦解?”
杜聿明不置可否,戴安瀾所提到的日軍臨陣多變的戰術,他也領教過;當然縱觀二戰,日本陸軍也是以死板著稱,談不上靈活,只是國軍的應變能力更差,臨機協調更是沒一次做的好;所以你越是想步步為營,日軍還就是能見縫插針,找到薄弱處實施穿插。
“目前的現實,我軍除第5軍,其餘各部羸弱,堂堂之陣,兵雖多未必有利,反而發奇兵突襲其後方,或許能收到奇效。”
“戴將軍說的好。”
陪坐末尾的蔣緯國突然叫好並鼓起掌來,他還用胳臂肘捅了捅褚艾雲,褚艾雲一萬個不情願地也拍兩下,趕緊放下。杜聿明原本想反駁戴安瀾兩句,這下也沒話可講了。
“今天只是初步討論,我也只是拋磚引玉,諸位有什麼意見,儘可以在會後呈上來。明天再議。”他無奈揮了揮手,用一句冠冕堂皇的話來結束會議。
軍官們起身,三三兩兩向外面去,看著大部分愁眉不展。戴安瀾的設想,讓他們深感底氣不足。抗戰至今,以十倍兵力圍戰日軍孤軍的的戰例倒也不少,但是徹底打垮1個師團的還沒有。即使是崑崙關,消滅的也只是一個旅團,即使如此,第5軍也是傷筋動骨損失了不少裝備。或許是老蔣正是以此輝煌戰役為藍本,設想了第5軍入緬後,可能打出一個大勝仗,在盟國危難時,提振人心。但是實際上,崑崙關一戰至今已經2年多,第5軍損失的戰車和火炮,也沒能補齊,為了維持裝甲團編制,只能各處抽調來一些雜牌坦克來充數。杜聿明更是每天做夢都在清點大炮,生怕又少了幾門。
“上尉,你留下。”杜聿明叫住,準備離開的蔣緯國。
“是。”蔣緯國一臉的振奮,他以為杜聿明要向他問策了。
“是這樣,我昨天和陸軍軍官學的校邱清泉主任通了電話,他正在籌備新的裝甲教導部隊,急需人手。這場仗還長,梯次人才培訓緊迫的很,確實急需懂裝甲戰的……我覺得。”
“軍長莫不是想讓我回後方?” 蔣緯國察覺到杜聿明又在耍陰招,“我已經向父親保證,必在前線打出個樣子,現在回去怎麼有臉見人?”
“我也是覺得良才難求……”
“他不是良才?”蔣緯國抬手一指旁邊正收拾東西的褚艾雲,“他能上戰場殺敵,我為何不能?”
褚艾雲一臉懵懂看著蔣緯國,心裡想,你愛上哪兒上哪兒,沒事扯到老子頭上幹什麼?
“既然說到褚參謀,他就在參謀部供職,要不你也來我參謀部?”
“多謝長官提拔,但我覺得參謀部太沉悶,我軍銜低微,也參與不了指揮,還是去部隊的好。”
褚艾雲偷眼瞧見,杜聿明嘴角開始抽動,情況正在向他能預料的,最壞的方向發展。
“長官,我想去獨立裝甲團偵察連,我聽說連長剛剛犧牲。”
“是啊,正副連長去和英國人接洽,原本準備接收威克斯坦克,豈料半路被本地匪徒襲擊,目前一死一傷。”
“那我就毛遂自薦了,卑職在德國時,指揮過排一級戰鬥,也是偵察型車輛。”
“這件事……”
“我已經向父親提及此事,他也大大讚同。軍長大可以給侍從室打一個電話,他已經有吩咐。”
看來二公子是下定決心要給杜聿明出難題了,第5軍還從未有越級給自己安排職位的,當然公正的說,蔣緯國確實是這個位置最合適的人選,整個國內能從理論上懂一些裝甲戰的人也沒幾個。
“好吧,我再考慮考慮,你下去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