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范文程和別人是不一樣的。
過去,讀書人總有鬱郁不得志之時,像杜甫,在亡國時依舊心繫國家。寫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但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在本國得不到重用,便去其他國家謀求發展。
比如說這位被稱為“滿清第一文臣”的范文程。
他是和兄長範文寀主動投靠建奴,甘心為奴的漢人。
但是,范文程起初並未受到野豬皮努爾哈赤的重用,也沒得到他的信任。
他作章京八年,正當他鬱郁不得志時,皇太極掌握建奴的軍政大權,范文程的春天來到了。
天聰六年,皇太極攻打林丹汗,佔領了歸化,也就是後世的呼和浩特。
林丹汗率眾渡過黃河,向西逃走,建奴幾萬大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此時,范文程向皇太極獻計,當乘明朝不備,進攻北京。
皇太極依計而行,滿載而歸,士氣大振。
於是,皇太極對范文程的才學和謀略備加讚賞,他很快把范文程招到自己身邊,讓他參與了軍國大政。
從此,范文程便走上了建奴的終身鷹犬之路。
皇太極執政時期制定的許多策略,都是由他制定。譬如,寧遠大戰之後,袁崇煥提出議和。
范文程策動皇太極將計就計,並提出了徵撫蒙古,恩撫朝鮮,招撫明將的策略,有力地扭轉了不利局勢。
並勸皇太極建立適應皇帝權力的政體制度,以利大權集中,政令通順。
之後,皇太極不僅對“範章京”言聽計從,而且每逢建奴議事,若范文程不在場,皇太極必定先問:“範章京知否?”
而每當群臣意見不一議事不決的時候,皇太極就說:“何不與範章京商議一下?”
由此可以看出,范文程在皇太極心中的地位和對建奴的作用。
“皇上,奴才以為,朝廷可以主動修書明朝,讓他們承認大清的地位。然後,和他們議和。”
侍立一旁的范文程見皇太極問起,立刻胸有成竹的答道。
此刻,他心裡得意極了。
終於等到大清立國這一天了。
“哦,範學士何出此言?”
皇太極眨巴著三角眼不解的問道。
大明雖然龐大,但武力渣渣,被大清按在地上摩擦幾次,何必要他承認?
“皇上,崇禎小兒,才具平平,又心胸狹窄,尤其好面子愛虛名,他肯定是不承認大清建國的。
而且,議和一事,定會引得大明朝野之間,一幫泥古不化又自視清高之徒的洶洶反對。
在看不清形勢的主戰派和一眾只顧清名的朝臣反對下,奴才敢斷定,原本就軟弱多疑的崇禎小兒,是絕對不會和大清議和的。”
范文程說完,其他建奴權貴跟傻逼一樣,完全不明白他說的究竟是何意?
可龍椅上的皇太極,卻已是頻頻點頭稱讚。
“範學士所言,可謂看人至透,用意深遠啊!”
“皇上,這是什麼意思?”
粗人安平貝勒杜度忍不住開口問道。
聽不懂他們的彎彎繞繞,真難受。
PS:感謝書友雨落王子、SevenI6、追隨你的領導打賞,銘感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