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朝貢糧食的數額,是按照崇禎皇帝的指示,必須滿足大明邊軍和京營一年用度的基礎上,越多越好。
既然如此,內閣和戶部做的打算就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因此,嘴張得很大。
對此,王應熊是做好思想準備的。
可惜,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
“請王學士代小國回覆聖天子,暹羅糧食頗多,下官這就修書回國,通知國主準備糧食。
只是我們距離大明路途遙遠,陸地運輸不便,海路下國無足夠的船隻,且沒有長途航行的經驗,您看……?”
這次,聽完王應熊的話,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暹羅使節,他對朝貢數量並沒提出異議,只是提出實際困難。
暹羅就是後世的泰國,全世界有名的產量基地,自然沒有糧食之憂。
其實又何止是暹羅,整個南洋地區水稻一年三季,皆是產糧的基地。
只不過這些黑猴子太懶,自己能吃飽就行,換了勤勞的漢人試試看?
“王學士請放心,大明需要的糧食,我等番國當盡心準備。
下國國主早就有言,我國當以父事侍奉天朝上國。今聖天子有命,敝國上下,當全力籌集糧食。
只是,我等情況亦同暹羅國一樣,請王學士體察。”
真臘王國使節也表示沒壓力,多難得巴結上朝天國的機會啊!
不就是糧食嘛,讓國主明年讓賤民多種點就是,敢偷懶,鞭子伺候。
雖說這次王學士有言,天朝上國不回禮,但要看長久不是。
再說了,十幾個藩屬國分攤,多大的事啊!
其他藩屬國也紛紛表態糧食問題可以解決,焦點還是在運輸上。
因為,他們沒有海軍。
走陸路的話,等送到也基本吃完了。
王應熊是越聽越吃驚,也越來越佩服崇禎皇帝。
無它,一切都在他老人家的預料中,也早安排好了。
“諸位,有糧就好,有糧就好!運輸的問題,由大明海軍來解決。”
王應熊想起大明的糧食狀況,再看這些藩屬國的反應,大聲說道:“還望諸位致信各國國主,來年多種糧食,大明必有回報。”
各國使節喜笑顏開,有大明次輔這句話,值了!
大明兩百餘年來,信譽一直槓槓的,看來,好處是少不了了。
王應熊從鴻臚寺回來,立馬奔赴皇宮,急於把這件好事稟報崇禎皇帝。
——————————————
乾清宮內,崇禎皇帝此時正神情專注地站在御案前,手中的毛筆正在桌面的宣紙上筆走龍蛇,地下堆滿了揉成一團的廢紙。
旁邊幾名侍候的小太監則是站在一旁大氣不敢出,生怕此時打擾了皇爺的雅興。
確實,從西山軍營回來之後,崇禎皇帝的心情大好。
搞掉一個國公,震懾了整個勳貴圈子,為平頭哥重組京營掃清了障礙,他這個軍改組長髮揮了重大的作用。
送出去兩個爵位,換來石柱土家族迴歸,解決日後的隱患,還收買了人心,這個買賣合算。
同時,這也是他用新勳貴取代老勳貴的第一步。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