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是過去貪的不夠多,散盡家財才招兵兩千人,開府遵義,推薦川將羅於莘、侯天錫、曾英、王祥等人。
隆武二年,建奴入川,妄圖招降王應熊。
可他把前來的漢奸來使斬殺,棄遵義入畢節,遁入永寧山中,後卒於畢節衛。
唯一的孩子王陽禧,也死於亂兵之手,以至於無後人傳下來。
後來,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建極殿大學士,諡號“文恪”。
所以說,在崇禎皇帝心裡,奸臣忠臣不重要,關鍵要看他做過什麼事。
殿內,戶部侍郎倪建生見皇上贊同次輔王應熊的話,以為皇上回心轉意,不準備廢除糧餉,偷瞧一眼,好像臉色不錯,便起身稟告道:
“皇上,遼餉禍明,微臣贊同廢除。
畢尚書曾言:即使東奴戀棧長伏穴中,不向九邊遺一矢,而我之大明天下已坐等凋敝矣。”
崇禎皇帝見是戶部侍郎出來答話,有些奇怪,理了理思緒,這才想起戶部尚書畢自嚴上月被本尊關進刑部大牢。
“鄭愛卿,勞煩你親自去把畢尚書釋放出來,重掌戶部。”
畢自嚴是誰,自然無需多說,那可是大明少有的理財專家。
其提出的增加鹽引,裁汰冗兵冗役,檢查軍餉虛冒,清查天下隱田,興辦軍屯等建議,讓大明財政勉強得以支撐。
用對人,做好事,是崇禎皇帝的宗旨。
本尊做錯的事情,必須由他來擦屁股。
“臣遵旨!”刑部尚書鄭三俊歡快的領命離去。
今天皇宮兇險,遠離是非之地是個不錯的選擇。
“倪侍郎,朕賜你尚方寶劍,令你再次趕赴關寧前線,兩件事。其一,依照兵冊查清兵員數量。
其二,告訴薊遼總督傅宗龍廢除糧餉,今後關寧軍費由內庫支取。”
崇禎皇帝眼露兇光,殺氣騰騰的說道。
說起來好笑,關寧前線上的兵馬人數,不管是兵部還是戶部,包括崇禎皇帝,誰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人馬。
卻只知道每年要花費四百多萬餉銀。
當然,這是不可能足額髮放到前線士兵手中,用到作戰需要上的。
各級文官和將領,除了在軍餉的收支上貪汙和剋扣外,還在工事和吃空餉上大做文章。
崇禎三年,畢自嚴特設戶部侍郎倪建生一人,兼右僉都御使,出督遼餉。
透過從登、萊海運到娘娘宮登陸,然後陸運到廣寧、遼陽,每一石軍糧費一金,故他對明末軍餉的情況感觸最深。
“皇上聖明,臣領旨!”
倪建生大喜過望,既是因為天子採納戶部的建議,也是因為自己得到重用感到高興。
而且,皇宮內庫接過戶部的擔子,以後再也不用為錢銀髮愁。
至於說內庫有沒有銀兩,對不起,那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溫體仁眼光偷瞥從容淡定的崇禎皇帝,彷彿根本不為每年幾百萬的軍餉發愁,老奸巨猾的他,已經完全明瞭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情。
緊了緊袖裡的兩本奏摺,他輕輕的呼了一口氣,心裡有了抉擇,底氣也足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