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興奮了,急忙問道:
“董府尹,這裡有多少災民?”
董長義回道:
“回殿下,大約兩萬五千名。”
數字和朝廷的對上了。
朱允炆只好作罷。
~
現在是枯水期,堤岸、江邊都是窩棚,中間的道路蜿蜒曲折。
災民已經起床了。
小孩子衣著單薄,叫喊著四處亂跑,
大人在江邊洗漱。
一片亂糟糟的景象。
四處扔的垃圾,汙水橫流,稍微隱蔽的地方就成了廁所。
江風輕拂,臭哄哄的味道直衝天靈蓋。
朱允炆立刻被燻的乾嘔,急忙拿出綢帕,捂住口鼻,
剛捂上,他又心虛地拿下了。
如果傳揚出去,會被御史彈劾的。
董長義看到這一幕,說道:
“前面不遠就是粥棚,殿下不妨去看看。”
朱允炆點點頭,粥棚是今天的重點。
他被燻的腦袋發脹,硬忍著乾嘔,在窩棚中穿行。
兩旁很快擠滿了災民,大多是老人、孩子,
他們伸出髒兮兮的手,哀求著,
“貴人,行行好!賞點吃的。”
“俺冷!”
“幫幫俺們吧!太餓了!”
“貴人,發發善心,給點吃的吧。”
“……”
清道的侍衛就十幾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朱允炆的眼中,充斥的是他們亂糟糟的頭髮,瘦骨嶙峋的身材,單薄破爛的衣服,哀求的眼神,
書上寫災民生不如死,他以為自己理解了。
直到今天,他第一次發現,同樣為人,有人的活的還不如東宮的一條狗。
巨大的反差,讓他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木偶一般,呆愣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