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
蔣慶看著朱允熥,意味深長地問道:
“殿下,這件事背後的牽扯,就不用老夫細說了吧?”
他說的很隱晦,全是“你懂的”。
“學生明白。”朱允熥點點頭。
“殿下,可知‘幹名犯義’?”
“學生知道。”
幹名犯義,簡單說,就是違反名教和道義。
《大明律》規定,“凡子孫告祖父母、父母,……杖一百,徒三年……”
哪怕所告屬實,也是大罪。
蔣慶苦口婆心地勸道:
“殿下,去了御前,陛下只會壓下,最多罵一頓了事。”
這個案子涉及太子妃,那是朱允熥的母妃。
按照朝廷的教化,朱允熥應該親親相隱,將大事化小,小時化了,而不是鬧大。
你委屈?
那就憋著!
朱允熥目光堅定地吐出四個字:
“魚死網破!”
自己這樣做,老朱會不喜;
但是呂氏設計繼子,一樣也會被厭惡。
“殿下,我朝以孝治天下。”
蔣慶的老臉皺成了苦菊。
“先生,繼母之虐,古今以為恨者也。”
就兩個人,朱允熥說話就毫無顧忌了。
蔣慶卻嚇得不輕,這是老夫能聽的嗎?
他急忙四處看看,唯恐隔牆有耳。
見朱允熥不是裝樣子,蔣慶也不裝了,
“殿下,如果鬧到御前,你和東宮都會沒事的,但是大本堂的大小官員都要被責罰。”
朱允熥沒說話。
蔣慶說的很對。
自己人悄悄處分,官員背鍋。
洪武大帝殺官從不手軟,還會法外加刑。
但是,
這正是自己要的效果,
不恐嚇一番,大本堂的官員為何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