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務是相當不錯了,屬實是孝廉之中的快車道了。接下去不是外放大縣縣令,就是擢升為侍中、中郎將,前途一片光明。
可誰也想不到不到四年之後,董卓就入京了,還給天下換了皇帝,毒死了何皇后和少帝辨。
這可把全柔給嚇了個夠嗆,直接扔下官職,逃回家鄉。
不過全家在錢塘畢竟是豪門大族,很快當時的揚州刺史周乾就舉薦全柔出來任官,而且還是別駕這等大吏。
只可惜周乾很快病死,全柔這別駕位置還沒坐熱乎,就被新來的刺史陳溫給罷免了。
不過好在全家畢竟是高門大姓,陳溫也很給面子的拜了全柔為會稽東部都尉,這個位置可是實權位置。隔壁吳郡都尉朱治,在響應孫策南下的時候,他可是一口氣拉出了大幾千的人馬迎接對方。
後來賀齊也是在這個位置上平定了會稽南部的叛亂。
不過很快,只不過一年多的時間,新任的刺史陳溫也病死了,袁術趁機南下,自己領了揚州刺史。
本來這個事情和全柔關係不大,畢竟袁術雖然自表了揚州刺史,可很快朝廷就派來了劉繇擔任揚州牧,隨後更是直接把吳景、孫賁給趕出了江東。
可誰也沒想到,孫策很快就過了江,而且還一路擊潰了劉繇和其盟友,所向披靡,銳不可當,一年就打下了大半個丹陽郡和大半個吳郡。
作為吳郡人,自家家鄉已經在孫策兵鋒之下。
全柔本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在孫策和王朗之間選擇了前者,偷偷扔下官職,領著自己的部曲返回了錢塘江北,和朱治一起投奔了孫策。
可這個位面卻是不一樣了,孫策的確兇猛如虎,可就在全柔意動,想要降孫的時候,劉家的潛龍也過江了。而且還是挾持著一戰擒袁術的滔天大功而來。
這一下子,全柔可就陷入了焦慮之中了。
他面前的選擇一下子變成了劉封、孫策、王朗。
兒子全琮倒是力主投奔劉封,可全柔卻不敢下注。
在他看來,劉封固然驍勇善戰,可孫策的威脅卻近在眼前。
若是投奔劉封,對方卻遠在吳北,一旦孫策對自己家動手,那麼就是鞭長莫及了。
因此,全柔最後壓制了自家兒子的意見,決定兩不相幫。
後來孫策兵敗錢塘,劉封大獲全勝,全家自然也跟著降服,可全琮卻是極度不滿。
他倒不是不滿不該降服劉封,而是在全琮看來,最好的立功機會硬生生讓父親給揮霍了。
要是在孫策過錢塘江時,舉錢塘反正,那立刻就是大功到手。
可全柔卻固執己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以保全家族為第一要務。
眼下劉封已經平定了大半個揚州,豫章、會稽南部也是捷報頻傳,不日即可拿下。
全琮又忍不住了,他再次向父親建言,欲全力投效劉封。
全琮口中所言的投效,和此時的投效大不相同。
全琮的投效是想要傾家族之力,全面押寶劉封。
就像是原時空中,全琮全力押寶孫權那樣,散盡家產,賑濟百姓,招募軍隊,為孫權討伐山越。
如今全琮也是一樣,請求全柔將家產全部捐出,金銀招募勇士,賑濟百姓,田產如同吳中大姓,朱家、許家、以及會稽各大士族豪強那般,捐獻給州府。
全柔被兒子的話給驚的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自己穩重了一輩子,怎麼生出這麼個激進的兒子。
“父親,劉徵南自去年年中出兵,奔襲數百里,一晚破壽春,擒拿袁術,傳檄江北。此後又過江東,州牧劉公幾無反抗之力,即被解去兵權,送往郯城。”
“劉徵南隨後在江東大小十數戰,小戰小勝,大戰大勝,幾無人可擋。孫伯符繼其父勇烈,卻也無力迴天。眼下揚州已盡為劉徵南所有,其大勢已成,我等地方小族若不能破釜沉舟,可就再沒有蠅附驥尾的機會了。”
全琮雖然年紀不大,僅僅只有十五歲,可他此刻卻神情凝重,額頭一片血紅,顯然是叩首叩出來的血印,一絲鮮血從額頭流淌而下,繞過鼻樑滴了下來。
可全琮卻是絲毫不在意,只是雙目通紅的緊盯著全柔。
全柔此刻心中柔軟,他雖然有好幾個兒子,可最成器,有才幹,氣度不凡的唯有眼前此子。況且全琮還是全柔的嫡長子,全家下一代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