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些過度吹捧的報道,李崢承認自己是該接受一些媒體採訪了。
真正偉大的是冷凍電鏡的發明者,自己只是做了一些“靈感乍現”的嘗試罷了,雖然的確有一些突破性,但離硬核根本的學術飛躍還差的老遠。
另一方面,這些報道不約而同地突出了李崢個人,最多加上“他和同伴”幾個字,不要說成員的姓名,就連周毅都很少被提起。
在傳播學中,這種造星運動的確更博眼球,但對同樣付出努力的其他人來說實在太不公平了。
不過除了史洋以外,其他人對此倒也沒什麼怨言,從牽頭到收尾都是李崢,理所應當,新聞報道不可能像學術論文那樣嚴謹,只要在圈內有名聲就好了,不用管圈外的這些事。
而對於史洋來說,他本來是幻想著自己的名字貼在大街小巷的。
貼好像不太對,傳遍吧……
現在,夢再次碎了一遍。
莫得學術明星,莫得粉絲來信。
李崢,李崢,全是李崢……
至少也要提一句廁所兄弟吧。
這種時候,親朋好友,甚至李崢的父母也才從新聞中獲知了這件事,雖然很誇張,但瞭解李崢的人還是能勉強接受的。
唯一不接受的是……
【張小可:哈!!!師父你說好了上大學帶我學習、轉院的。】
【結果根本不理我!】
【自己悶聲發大才!】
【嗚嗚嗚,不是因為師父,不然誰要學環境工程啊(摔書)!】
【師父,師父你回個話啊!】
【……】
【師父我錯了……】
【我肯定還是為你高興的(大眼哭)】
【師父你理理我嘛……】
【師父你最好了,不用帶我學習,環境工程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人也好,都不怕沒工作的,我最喜歡環境工程啦。】
【就……就偶爾理理我就好了……】
【師父不會把我遮蔽了吧(大哭)】
【哎……】
【師門酒肉臭,路有凍死可……】
【師父,你還記得櫻湖湖畔收的徒弟嘛……】
【怕是收了新徒,喜新厭舊了……】
【只見新人笑,哪見舊可哭……】
叮咚叮咚響個不停,李崢終是沒法忍,回了一條。
【李崢:這麼耐不住寂寞,你不會來英培找我麼!!】
【張小可:啊!師父還記得我!我……我不敢亂找你,怕影響師父學習,一直在等待師父呼喚的。】
【李崢:那你繼續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