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兵馬屯紮在孟津之地,其中叛軍的兵力極多,多達了將近七十萬。
他們駐紮在劉儉大軍南面不遠處的曠野之上,既與劉儉形成了對壘之勢,同時又讓己方的兵馬阻斷了劉儉去往雒陽的道路。
劉儉在渡過黃河之後,並未著急進兵雒陽,而是將兵馬在此築造了一座土城。
他在這座土城之中佈置了大量的霹靂車與井欄,將這座臨時的土城打造成了一所堅固的防禦陣地。
此刻,劉儉站在他的土城之上,望著遠處那一大片的賊軍大寨,臉上露出了凝重之色。
荀彧跟隨在劉儉的身邊,他的神色不似劉儉那般凝重,相對還是輕鬆的。
他也是望著遠處的大營,並未多言。
只見對面賊軍的帳篷一片廣大,密密麻麻,不過卻是雜亂無章。
依稀望去,叛軍的大營內雖然是人聲鼎沸,人來人往,但馬匹也少,旗幟甚少,儼然就是一支亂軍。
與其說這是軍隊,倒不如說是難民營。
“實在是太多了呀。”
劉儉頗為感慨的嘆了一口氣,表情頗為落寞。
荀彧見狀,急忙耐心勸解:“主公莫要憂愁,彼軍雖眾,然皆是烏合之眾,縱然有七十餘萬,亦不足懼!”
“大將軍可看他們的營盤,散亂無章,在看他們計程車卒,幾乎都是身無甲冑,手中的兵刃亦不是正規軍械,甚至還有很多人使鋤頭,使木棒,就是這等軍隊,莫要說七十萬,就是再來七十萬,與我軍來說又能如何呢?”
劉儉搖了搖頭,道:“你以為我是因為他們的人數而感到恐懼嗎?我並不是懼怕他們人數多,戰力強,我只是感慨,這近百萬之眾,如今居然都在李響的手下為賊寇!”
“這百萬黎民,理應都是我大漢朝的底層良善!若是能夠管理的好,這百萬黎民會為國家帶來多少的勞力價值?他們每年耕種的收成又會有多少?這些勞動力每年又會為大漢王朝創造多少的財富?但是現在他們不但沒法為這個國家貢獻力量!反而成了這個國家前行的障礙,但是這偏偏卻怪不得他們!”
“若是將這將近百萬的叛軍全部擊殺,毫無疑問對大漢朝而言,又是一個不小的損傷!”
“朝廷的弊政讓他們走向了這條道路,如今我有心匡扶朝廷之誤,還司州以清平,所以我還是希望這些流民能夠回來,能夠重新成為大漢朝的子民,安居樂業,共同使大漢太平!”
荀彧的臉上露出了尊重,說道:“大將軍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想到的不是戰爭的勝利,而是這個王朝和民族的未來,這實在是讓末吏感動。”
劉儉隨手指了指遠處的那些叛軍所建立的巨大營盤。
“憑心而論,想要打退他們或者殲滅他們,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當年皇甫嵩功成名就,建立了京觀,可謂是聲名震天下,但是又有什麼用呢?戰亂依舊是沒有平息,反叛依舊是在繼續,黎民依舊是在不斷的反叛,繼而死亡,他皇甫義真除了得到一個屠夫的名號之外,又得到了什麼?”
“這六七十萬的叛軍,我要是想殲滅他們,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只是一味的屠殺並不是戰爭的目的,當然,若是不想要任何的死傷,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是需要想辦法把死傷降到最低。”
荀彧聞言,急忙表態。
“末吏一定替大將軍細思此事。”
就在劉儉和荀彧二人細研究此事的時候,突然一旁矗立在旁邊的顏良突然說了一句:“大將軍,敵軍的陣營似乎有所異動!”
劉儉和荀彧隨即抬頭觀望。
卻見叛軍的陣營確實開始發生了變亂,只見那些漢軍計程車兵一個個的都開始以長龍的形態向著營寨門口堆積而去,他們在遠處開始逐漸排成了陣勢,一個方陣接著一個方陣的列陣。
看樣子,叛軍的指揮官似乎是要讓他們形成一定規模的列陣,但是其動作卻十分散漫且速度極慢。
看的出來,這些士兵是要自發的組成一個攻擊大陣。
至於他們想要攻擊的人是誰,那就受不言而喻。
“這些惡賊居然想集結重兵來攻打我的土城?”
劉儉的臉上露出了古怪的表情:“難道那李響沒有看清楚我們所佈下的土城防禦之陣?”
“他的兵馬是多,但是他到底懂不懂兵法?以我現在所建築的土城,還有我軍的裝備以及準備,雖然兵數遠遠不及他,但是他就這樣過來打我,豈非是自討苦吃?”
荀彧也是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看來,這個李響並不足懼,其人雖能借勢蠱惑底層人心,但在兵略之上的造詣著實粗糙,你只需要透過他佈陣的速度,還有他們那些陣型的狀態就可知這些兵馬都是烏合之眾。”
“就憑這樣的陣勢,豈能對我軍形成威脅?想來李響也是知道的,只是他依舊如此行事,說明現在彼君將士心思渙散,李響已經有些控制不住底層士兵了……叛軍之中定然有很多人是想重新為良民,不想與主公為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