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先前還是處於進攻時態,不過他在司州的軍事行動都被趙雲阻止了。
袁紹本來還想策劃繼續進攻,但沒有想到劉儉居然親自來了,而且益州袁遺的軍隊也已經敗退回了漢中……
這讓袁紹非常的被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也不能隨便撤軍了。
好在劉儉的軍隊還要應付涼州那面的馬騰韓遂,要在關中留下一部分兵馬進行防禦,這讓袁紹感到慶幸。
他覺得劉儉應該集結不了很多的優勢兵馬來與他會戰,所以他覺得自己與劉儉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事實上,他的想法全都錯了。
南陽與司州的交界處,之所以袁紹的兵馬多,卻屢次被趙雲打退,還是因為他的騎兵相差太遠,這附近全都是平原之地,袁紹想在這裡用他的弓弩軍陣來取得優勢,還是非常困難的。
弓弩軍是想要應對騎兵的攻擊就需要有盾陣的配合,或者是在城池之上。
但是。在這南陽與司州的交界地,雙方交手的地方大多是平原。
在這種地形下,即使袁紹在平原上令強弩軍結成了有利於射擊的陣型,但是趙雲在知道看到對方的陣型之後,立刻就撤退了。
根本不與袁紹特意佈置的軍隊發生正面衝突。
趙雲只會在袁紹用步兵或者騎兵偷襲己方屯田的時候,才會真正與袁紹交戰。
這樣一來,袁紹就只能被動的讓趙雲的騎兵牽著他的鼻子走。
趙雲的白馬義從屬於輕騎部隊,給袁紹的軍隊造成的傷害還不是特別巨大。
但是這一次,劉儉想讓袁紹見識見識什麼才是真正的北方騎兵戰陣。
他從幽州和幷州大批次的調遣雄壯的戰馬和擅長衝鋒的騎士來到前線,總共集結了將近八千餘騎。
這些騎兵中還有已經加入了漢軍的鮮卑人和匈奴人,以及烏桓人。
戰馬也都是鮮卑與烏桓的馬場所培養出來的雄烈戰駒。
他們常年遊走在邊境,為了拱衛邊境,不斷的賓士作戰,與南方的那些騎兵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而且劉儉還從南北關中各地調集了許多精良的戰甲與兵器。
他從朝廷的軍隊中抽調出來長於騎射的軍官以及羽林郎,通通加入了這次的騎兵大陣。
當然了,大漢朝現在還沒有那麼雄厚的國力能夠武裝一支近萬人的重騎兵。
這些騎兵當中只有三千餘期是全副武裝的。
他們有著最雄壯的戰馬,同時還有著最精良的長矛、長槍或是長朔,另外還有最堅固的戰甲與頭盔和盾牌。
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劉儉甚至可以不客氣的說一句,把這些騎兵中的任何一騎挑出來,都不比南方的一個將軍武裝的差。
而這支騎兵的主將劉儉自然讓趙雲擔當,而趙雲麾下副將劉儉則是讓張遼擔當。
騎將的前部先鋒則是顏良和文丑。
隨後,在這支強大的部隊武裝並準備好了之後,劉儉就開始觀察袁紹的動向。
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機會,那就是袁紹想要暗中出兵來偷襲他從關中向著司州運轉糧食的糧道。
而這一次,袁紹出動了大概兩萬餘的南方精銳。
而這兩萬餘的南方精銳,就是劉儉的首要目標。
他要讓袁紹一戰膽寒。
在整理好這八千騎之後,劉儉就開始要準備對袁紹等人開始行駛策略了。
他要讓袁紹知道一下他的騎兵有多麼的強大,北方的騎兵在平安戰場上真正的恐怖之處,袁紹現在才會開始逐漸感受的到。
但是,袁紹本人現在還沒有反應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