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曹操來說,他對於劉儉的看法一直都是在變換的。
當年在雒陽,曹操自覺劉儉乃是英雄之中的“雄”,並當著曹仁和曹純的面,將自己和劉儉並列。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操發現,是他自己錯了。
當年在雒陽的那個劉儉,實際上是在蟄伏。
隨著他下往地方之後,劉儉展露出來的東西,遠遠的超出了曹操的想象。
其實曹操本人當年在雒陽多少也有些在裝樣子,但是他所掩藏的東西和劉儉所掩藏的東西相比,實在是相差的太多了。
這些年來,曹操一直時刻觀察著劉儉的動作,他逐漸發現劉儉與這個天下其他在地方擔任牧守的人不太一樣。
遠的不比,就比他曹操。
曹操在這個階段,心中所謀者……權勢,兵馬,家族,資源……等等。
曹操所謀之物,劉儉也在謀……但曹操發現在劉儉的心中,有一樣東西是他曹操所沒有的。
劉儉一直在謀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強漢。
這個“漢”並非是漢室朝廷,而是大漢十三州中人所組成的這個國度!
這個國度今天姓劉,明天或許會姓別的,但是生活在這個國度上的人種,卻是不會改變的。
而劉儉給曹操的感覺,他想要振興的不是漢室,更是包括他曹操在內的生活在十三州上的這一群人!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透過劉儉的行為,觀察出他的理想的。
似皇帝劉辯,袁紹,王允,楊彪等人就讀不出劉儉的真正用意。
他們只會以他們的齷齪心思,去研究劉儉琢磨劉儉,把劉儉拉到和他們一樣的水平線上去思考劉儉。
他們從來也沒有真正的去品味劉儉,或者去體驗劉儉所在的高度。
但曹操多少能感同身受。
他當然不可能體會的像劉儉那麼深,但是多少能夠體會一些。
之所以如此,實因曹操的胸襟和他的性格遠勝常人。
他本來就是這個時代,最為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
其實袁紹也是這個時代最為出類拔萃的人。
但是袁紹自幼的生長環境,讓他的眼光只能侷限於他袁氏的榮耀。
曹操也生長在一個很牛逼的家族裡,但是這個家族沒有給他帶來名聲上的榮耀,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時候,這個家族反而使曹操在大漢最頂流的圈子中備受恥笑。
故而,曹操的眼光和胸襟,反而不會受到家族的桎梏。
一旦有一個契機,他的層次就可以往上再走一步。
在這一點上,曹操的環境是優於袁基,袁紹,袁術兄弟們的。
也只有這各種各樣的內因和外在集合起來,能夠使現在的曹操多少去懂得一些劉儉的作為。
於是,曹操也決定開始在江東仿效劉儉,做他自己應該做的事情。